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退休規劃
13位保險、財經大師 教你提「錢」退休
文/編輯部 | 2015.10.29 (新聞)

審計部精算報告指出,軍人保險將在2019年破產,其次依序是勞保、公保,以及國民年金,社會保險破產的齒輪已悄悄的轉動,然而,多數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在社會營造一片小確幸的氛圍下,渾然不知未來退休必然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世界銀行建議的退休模式,包括社會保險、企業福利、以及個人規劃,三支柱強而有力的撐起退休生活,但世界各國均面臨社會保險、企業福利兩支柱搖搖欲墜的窘境,縱使不倒,也必定走向多繳、晚退、少領的局面。

眼看理想的退休模式即將傾倒,個人退休規劃,也就是最後一根支柱,勢必得負起最後的重責大任,眾多金融工具中,具備資產累積以及風險轉移功能的基金、保險,理所當然為退休規劃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從金融機構到街坊巷弄,各種錯誤資訊充斥社群、媒體,民眾該如何正確規劃退休?

「每一個人都必須為退休生活做準備,差別只在於著手準備的時間早晚。」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天牧認為,金融教育才是指引民眾達到退休理想的那一張地圖。

「多繳、少領、晚退」年金改革不能等
「年金改革,只能延後破產,無法改變即將破產的事實。」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黃泓智指出,全世界採用「確定給付制」的國家,都面臨了年金破產的危機,「提高費率、降低給付、延後退休」將是未來趨勢。

摩根投信台灣區總經理尤昭文觀察,每個人都應該靠自己的力量儲備退休金,受薪階層一定要自提6%勞工退休金。此外,實質資產投資,適合用來長期累積退休金,創建穩定投資報酬。

「年輕的勞工普遍不清楚退休後有多少收入。」富蘭克林華美投信總經理黃書明則憂心提醒,從踏入職場第一天就該為退休生活打算,現行退休金制度,勞工的所得替代率偏低,並不足以面對退休後的日常所需。

野村投信執行副總經理張慈恩說表示,在高波動成為新常態的時代裡,每一分報酬都要穩穩守住。退休理財不只要做到多元資產配置,降低單一市場波動風險,更需重視風險控管,嚴格遵守「風險預算」,才能長期有效的累積退休資產。

資產多元配置 提「錢」退休靠自己!
國內基金依風險屬性分類,但宏利投信業務長陳俊傑認為,民眾不是投資專家,無法分辨各類基金風險高低,應建立退休商品專區,讓投資人很清楚知道,選擇這檔基金是用來做退休規劃。

聯博投信多元資產投資部副總經理趙心盈分享自己的退休規劃,每月自提勞退基金最高上限六%,同時善用自己的專業投資基金。她認為,資產多元配置投報率低,適合一般民眾;不動產投資穩定性高,是投資者快速增值資產的好幫手。

施羅德投信資深副總裁暨業務行銷長謝誠晃表示,假設以年報酬固定三%為前提,每月提撥薪資十五%定期定額投資基金,持續四十年,所得替代率才有辦法達到七成,因此,若想在六十五歲退休,往回推算,二十五歲就必須開始準備。

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俊伴強調,商業年金不會遇到社會年金的破產問題,絕對是可以安心提領的退休老本。而合計退休準備,一個人究竟該準備多少保險,取決於自己的身價,而非財產。「這輩子想賺,但還沒賺到的錢,就是自己的身價。」

退休高山 愈早爬、愈省力
全球人壽總經理馬君碩則比喻,「準備退休就像爬一座三千公尺的高山,二十五歲開始爬,坡度是平緩的,五十五歲變得很陡俏。」退休準備是輕鬆還是吃力,何時行動才是關鍵!

中泰人壽總經理戴朝暉表示,提供退休生活來源的保險,包括利變型年金、投資型年金,以及養老險。利變年金利率隨市場浮動,但本金能獲得保障;投資型年金利率沒有限制,雖然長期有較高報酬,但無法保證保本;養老險與定存類似,只要不提前解約,就不會損失本金。

AIA友邦人壽台灣分公司總經理侯文成認為,退休要面對的現實就是隨著年紀愈大,身體會愈來愈差,醫療愈來愈進步,壽命愈長,需要的費用愈多,保險是轉嫁退休後長壽及醫療的風險的最佳工具。

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發行人林麗銖強調,解決年金破產問題,政府只能以延後請領年齡及降低給付比例。年輕人依現行規定計算自己六十五歲可申請退休,將來可能會延遲到六十七歲,甚至七十歲才能申請退休。「以現在的條件規劃退休?年輕人過度樂觀。」

實支實付購買戰略
十一張實支實付 門診保障完全評析

連醫師都掛保證的實支實付醫療險,儼然成為全國上下人手一張的保障良方,但選購實支實付除了雜費額度要夠高外,門診醫療愈來愈頻繁,因此,門診保障更是不容忽視的重點。 

台北101上榜
2015亞洲10大最貴建築

外國網路媒體ASIAN RANKING公布2015年亞洲10大最貴建築,台灣也擠進排行。不過,究竟是哪個國家,奪得今年亞洲最貴建築寶座?

變更要保人的贈與稅問題
一千兩百萬六年儲蓄險 第四年改要保人好嗎?

依稅法規定,受益人與要保人不同一人,受益人所領得的保險給付,必須依所得基本稅額條例規定,申報所得稅。

四大癌篩 每七十八人就有一個癌前病變或罹癌!
防癌保單怎麼買?搭配醫療險才聰明!

肝癌患者平均醫療費高達七十六萬元,乳癌患者則要十四萬元,這僅是健保給付的醫療費用!標靶治療費用昂貴,卻不在癌症險保障範圍,該如何補足缺口?新鮮人如何用最低預算,買到最完整的保障?

產險公司是否能攜手改變僵局?
車商、車主、產險公司 造就的畸形車險市場

車商、消費者、產險公司三方造就一年近七百多億元的畸形車險市場,該如何突破僵局?

任何行為強制險都會買單嗎?
受害人二大天條 強制險不賠

交通事故若有故意或犯罪行為,強制險不予理賠。而酒駕、無照駕駛是不是犯罪行為?陸客來台發生交通事故致死,可以申請強制險理賠嗎?
 

更多、更詳盡的報導都在已出刊的11月號(323期)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
全省各大書局均售

訂閱及團體購買熱線:(02)8866-5238轉168
傳真:(02)2838-5039
門市地址:台北市德行西路33號9樓
南區服務處:高雄市興中一路335號 (07)535-2023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國泰慈善基金會:不完美的「完美」演出 頌愛混障慶十年 大愛劇場人生逆轉勝
國泰慈善基金會攜手「混障綜藝團」、大愛電視台,於6月14日在國泰金融會議廳舉辦聯合記者會,由...
市場訊息
華南產險:得來不疫 加倍安心! 華南疫心守護您的健康
      ...
市場訊息
《重要新聞》2021年11月16日
國健署:預防食道癌 危險物不入口 有異狀速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