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根據體育署統計,路跑是台灣人最愛的運動前三名,台灣有四分之一的運動人口,選擇慢跑作為平日的休閒運動,光是去(2013)年,全台路跑活動就高達二百五十場。
慢跑屬於有氧運動,可加強心肌收縮能力,強化心臟血管功能,也能增加肺活量、鍛鍊心肺耐力,更能消耗熱量,且有助於延緩老化,此外,跑步時因身體和地面產生衝撞力,有助於維持腰椎及下肢骨質密度。在心理層面,慢跑也有助於改善失眠、憂鬱,時常慢跑的人,容易建立自信心、情緒也較穩定。
路跑風潮持續延燒,但並非人人都適合,如果平時沒有規律運動、輕忽自己的體能狀態,逞強參加路跑,小心跑出一身病!
過度跑步,易引發心血管疾病
「每次一有路跑活動,病患就會增加。」臺大醫院復健科名譽教授賴金鑫表示,許多因慢跑造成心血管疾病併發的患者,都是中年後才開始跑步的人,這群人易患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則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高風險族群。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病因是血管老化,造成冠狀動脈狹窄和阻塞,跑步時因心肌收縮,需耗費較多氧氣和能量,當冠狀動脈缺氧、缺血時,心臟的收縮能力就會降低,進而引發心臟病。
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因運動引發心血管疾病致死的案例,則以「肥厚性心肌病」為大宗。肥厚性心肌病是一種潛伏性的心臟病,因天生心室中隔過度肥厚,導致主動脈瓣下方狹窄,心室收縮時容易出現阻塞的現象,肥厚性心肌病從外表看不出來,一般體檢也未必能驗出,因此,有不少年輕人以為自己沒有心臟問題,卻在路跑途中心臟病發、最後猝死的案例。
適度運動有益延壽,但如果過度跑步,就會造成心肌缺氧、缺血,進而引發心臟病。美國心臟學家指出,每周跑步8至32公里的人,才有助於延長壽命,每周跑步超過32公里的人,壽命則和沒跑步者相同。此外,跑太快、跑太久,對身體都沒有益處,一週跑步二至五天,比天天跑步的效果更佳,且一天的跑步時間應控制在50分鐘之內。
路跑的潛在危機,空氣污染
城市路跑的風潮,從國外襲捲而來,根據統計,去(2013)年全國路跑活動,高達八成集中在都會地區,光是台北市及新北市就有120場。然而,台灣空氣污染嚴重,名列亞洲四小龍第一名,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已將空氣污染列為一級致癌物。
空氣污染源主要包含一氧化碳、氧化氮、二氧化硫以及微粒物質。台北馬偕紀念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蘇晉輝指出,如果本身有過敏傾向,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如塵埃、花粉,會使過敏現象惡化。
空氣污染當中的微粒物質,又以細懸浮微粒(即粒徑小於二.五微米以下的粒子,簡稱PM2.5)對人體的危害特別嚴重。根據日本研究顯示,細懸浮微粒含有甲醛,對皮膚及黏膜會造成刺激,長期暴露在細懸浮微粒的環境,接觸高濃度甲醛,恐增加罹癌風險。
此外,常見的空氣污染現象,還包括來自於汽機車內燃機排放的懸浮微粒,以及由工業廢棄與陽光反應而成的煙霧(霧霾)。蘇晉輝表示,吸入過多煙霧,會產生胸悶壓迫、呼吸困難、眼睛刺激、咽喉炎、頭痛、倦怠、噁心等症狀,因跑步時的呼吸次數是平常的五到十倍,當呼吸次數提高,吸入肺部的煙霧就會增加。
路跑,不是人人都適合
不當跑步也可能引發膝蓋受傷、後腳跟疼痛、背部及下肢疼痛的症狀。賴金鑫指出,「膝蓋軟骨軟化症」是慢跑引發膝蓋疼痛的主因之一,屬於長期性累積的慢性運動傷害,因初期症狀不明顯,患者容易輕忽,導致因膝蓋骨正後方和大腿骨下端過度摩擦,造成軟骨受損退化,進而引發膝蓋軟骨軟化症。
此外,如果慢跑前未確實做好熱身,或是慢跑鞋的鞋跟太低、太硬,就容易導致後腳跟的肌腱腫脹、疼痛,此外,若本身患有椎間盤突出、關節炎的人,應避免跑下坡路,並穿較厚、高的慢跑鞋,來加強背肌訓練,降低症狀惡化的風險。
參加路跑活動的人,若是以競賽為主要目的,在體格方面就不能有太多瑕疵,否則為了得勝,超越身體所能負荷,就容易受傷。賴金鑫認為,同樣的距離,個子嬌小的人要比個頭高大的人,踏出更多的步伐、消耗更高的能量,才能完成相同路程;扁平足、腳弓太高、或是內八、外八的人,因天生的體格瑕疵,跑步時會消耗較多的能量,也不適合路跑。
這樣跑,才健康
全台每年舉辦的路跑活動破百場,若以去(2013)年二百五十場、平均每場報名人數三千至五千人來估算,光是去年就有約一百二十餘萬人參與路跑活動。然而,從健康的角度來看,醫師普遍認為,儘管運動有益健康,但不當的跑步反而會傷身。應該怎麼跑,才能越跑越健康呢?
首先,應慎選時間。一般而言,空氣污染最嚴重的時間大約是早上八至十點,以及下午五至七點,為了降低空氣汙染對身體的傷害,應避免此時段外出運動;此外,植物在白天行光合作用,釋放大量氧氣,夜晚行同化作用,釋放二氧化碳,因此,賴金鑫建議,應在白天慢跑,並選擇陰涼處,以避免吸入過多二氧化碳,導致頭暈、缺氧的狀況。
其次,平坦的草地、泥土路或操場,因地面材質軟硬適中,是適合跑步的場地。然而,台灣路跑活動集中在都會區,行經路段大多是柏油路、石板路,因此,為降低路面對身體的衝擊,應選擇有避震效果、且鞋跟後部妥善包覆踝關節的慢跑鞋。
此外,選擇吸汗、透氣的衣物,做好防曬、注意保暖,並適時補充水分,也別忽略運動前的熱身、以及運動後的收操,更重要的是,不論什麼運動,都應量力而為、千萬不要逞強。
全民瘋路跑,但沒有一種運動適合所有的人,如果想透過運動,讓身體變得更健康,應試著找出一至二項適合自己的運動。什麼運動才最適合自己?賴金鑫建議,首先,這項運動是你有機會可以經常做的;再來,這項運動必須是你真心喜歡的;最重要的是,在運動的過程中,你應該感到舒服、自在,這才是最適合自己、對健康最有幫助的運動。
編輯推薦 | ||
市場動態 十年內外商產險只剩三家
九月二日財政部核准美商恆福產險(Hartford Ins.)撤資申請,並由富邦產險概括承受了恆... | 財產保險 英籍老董遭貨車倒退輾斃,責任險賠昨(9月30日)日上午淡水區中正東路段,76歲的得利塗料前老董陳德樂,才剛步出淡水住處1分鐘,就遭停... | 市場訊息 富邦人壽:第二波實物給付 雙強聯手打造人生尊嚴保單國人平均每人持有2.3張壽險保單,但2015年死亡平均給付金額僅55.5萬元,「殯葬費用」卻是一筆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