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每37分1人罹大腸癌 沖水前檢視大便狀態
文/沈瑜 | 2015.04.01 (新聞)

根據衛福部資料,國內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9年為所有罹癌人數的第1名,每年發生人數約1萬4千人、死亡人數超過5千人,平均每37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且占10大癌症死亡原因第3位。

要預防大腸癌,應避免食用過多紅肉,尤其不吃加工過的紅肉。甜食、加糖飲料、零食等也應盡量少吃,因為吃進甜點或澱粉等高升糖指數食物時,會造成血糖遽升,胰臟也會隨之分泌較多胰島素與類胰島生長因子,易誘發癌細胞成長。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王輝明建議,民眾上完廁所,沖水前可先觀察自己的糞便顏色和形狀,若發現異常,應找醫師諮詢。

每次大便時間不宜超過3分鐘,大便應為金黃色,大腸內的比菲德氏菌、嗜酸乳桿菌與乾酪乳桿菌越多,糞便的顏色就越容易變成金黃色,而這3種菌能有效抑制腸內的腐敗菌,是具有清淨腸內環保作用的益生菌。

另外,健康的大便形狀應像香蕉、約2到3條、沒有異味且半浮半沉在水中才算含水率正常。如果大便形狀像半膏狀軟便、顏色趨近黑色或褐色,代表食用過多肉類、多脂肪食物;若過於黏稠,則表示吃了太多高油脂、高蛋白和高精製澱粉的食物;糞便若較異臭,不一定代表體內毒素較多,有時是動物性蛋白食用過多,應多補充高纖食物,有時則是吃含硫化合物的食物,如花椰菜、高麗菜及大蒜等。

醫師提醒,飲食正常也會罹患大腸直腸癌,建議養成攝取充足蔬果、定時運動及排便的習慣,50歲以下民眾提早做糞便潛血篩檢,平時若發現大便過黑、出血,則要盡快就醫。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重要新聞》2022年05月05日
勞動部:確診COVID-19勞工於隔離治療期間請病假 ...
市場訊息
國泰產險:落實公平待客 國泰產捐「不意外桌遊」老幼共學安全教育
為強化對高齡族群及幼童之全齡損防教育,落實公平待客及永續目標,國泰產險透過「不意外系列課程」,持續推...
財經時勢
【出刊精選】要報稅了!稅法新規上路 如何運用保險節稅?
5月要報稅了!許多民眾都知道,保險費有節稅的效果,但所有的保費都有這樣的功能嗎? 事實上,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