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如果過了明天,我連你都忘記了,也請緊握我的手,陪我繼續走下去…」這是電影「明日的記憶」49歲男主角,得了失智症後,對妻子說出最卑微的請求。很難想像,這句話如果從我們摯愛的親人口中說出來,承不承受得住?
何謂失智症?
失智症(dementia)是因為腦細胞退化,造成記憶力及其它神經功能減退,程度嚴重到足以影響日常生活。除記憶力減退,其他知能,如空間感、言語、判斷、算術能力、抽象思考等也會產生障礙。
造成失智症最多的原因為退化性(阿茲海默症,約50~60%),其次為血管性(腦中風引起,約20%)、混合性(阿茲海默症合併腦中風,約10%)及其它疾病引起(如巴金森氏症、水腦症等,約10%)。
內政部統計,台灣65歲以上人口比例已達10.5%,根據台灣及國外的流行病學研究,65歲以上老人約2.5%~5%患有失智症;台灣失智症協會估計,國內失智人口已突破16萬人,並以每年逾萬人的速度成長,預計至民國145年,失智人口將超過62萬人。因人口老化隨之而來的失智症,將成為嚴重的醫療及社會問題。
失智症為美國第6大死因
失智症依嚴重度分為輕度認知障礙、極輕度、輕度、中度與重度失智症。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負責人徐文俊表示,失智症為美國第6大死亡因素,台灣目前還沒有相關的統計數據;極輕度失智症會出現記憶力與其他認知功能障礙,可以建立代償方式(例如用筆記本幫助記憶)來改善日常生活功能;中重度失智症幾乎完全喪失自理能力,長期臥床引發肺部或尿路感染,嚴重可能造成死亡。
雖然失智症是以知能減退為主,但約有一半的失智症患者會有精神症狀或行為問題,如失眠、睡眠日夜顛倒、焦慮、憂鬱、躁動、幻想、妄想等;除了少數由內分泌或腦血管病變引起的失智症可以治癒外,絕大多數的失智症只能減緩退化的速度。因此,每一階段都需要做認知功能與精神行為症狀的完整評估,以決定所需的藥物與非藥物治療。
年輕人也會罹患失智症 銀杏、咖啡預防失智症 沒有根據
一般人以為失智症僅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屬自然老化現象,徐文俊表示,失智症並不是老人的專利,40、50歲也有發生的機率,早發型失智症更可能發生在30幾歲的年輕人身上。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年輕時積極增加大腦保護因子,減少危險因子,才能有效預防失智症發生,降低罹患的機率。
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包含3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肥胖、頭部外傷、抽菸以及憂鬱。年輕時養成運動的習慣,從事可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多攝取地中海飲食,努力保持社會參與,多接觸人群,如參加同學會、公益社團、社區活動、宗教活動、當志工等,都有助於增加大腦血液循環,降低失智症發病的風險。
坊間流傳多吃銀杏、咖啡、維他命有助預防失智症的說法,徐文俊表示,醫學上還沒有足夠的證明顯示銀杏、咖啡對失智症有任何幫助,反倒是美國一項追蹤研究發現,服用銀杏會提高中風的風險;採用地中海飲食,攝取天然維他命,是最好的方法。
判斷失智症 觀察與傾聽很重要
老人家囉唆、嘮叨、罵人等行為,是失智症的前兆嗎?徐文俊表示,失智症多半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當病兆出現時,常常與老人本來就有的退化混淆不清,誤以為人老了都會這樣,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期。
失智症帶來的記憶力退化,會造成老人家自信心降低,認為自己逐漸變成沒用的人,悲觀與負面的情緒常出現在相處中。多花點時間跟長輩談天,多聽他們講話,觀察性格是否改變,他提醒,老人家出現非社會化行為,例如失去該有的禮貌與端莊的舉止,就要懷疑是否為失智症的可能性。
湯麗玉提出失智症十大警訊,包括記憶減退影響到工作、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言語表達出現問題、喪失對時間與地點的概念、判斷力變差與警覺性降低、抽象思考出現困難、東西擺放錯亂、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個性改變、活動及開創力喪失等。
當多個徵兆出現時,應設法引導長輩到各大醫院精神科或神經科門診檢查,以確定是否罹患失智症,早期發現與早期治療才能維持患者的心智功能與生活品質。
指紋捺印 幫老人找到回家的路 善用資源 減輕照護負擔
出門找不到回家的路,該如何尋求協助?湯麗玉表示,家中有失智老人,可以到警察局做指紋捺印、準備長輩的近照、製做名片、將基本資料刻在項練或手鍊上,在衣服上繡名字等,透過這些方法,幫助失智症患者找到回家的路。
失智症患者從發病到完全要人照顧,到最後死亡,時間可能長達7到10年之久,照顧之路漫長,對家屬而言是一項極大負擔,有的壽險公司的醫療險,已將阿茲海默症納入特定傷病給付範圍內,一旦確診,保險公司會依保單規定給付一筆保險金,供被保險人或家屬自由調度使用。
政府的社會資源有核發重大傷病卡,免除因重大傷病就醫時所需負擔龐大且持續的醫療費用;核發身心障礙手冊,享有照護、醫療保健、交通及其他相關服務;另有10年長照計畫,分為「福利服務」與「現金給付」等。
善用各項社會福利資源,可以有效幫助照顧者及被照顧者減輕照顧壓力並提升照顧品質。
預防與照護 失智不失志
在人口老化的衝擊下,各國都在積極規劃如何因應高齡社會,而老化速度世界第一的台灣對此議題更是刻不容緩。年輕時預防,可以減少社會成本;妥善的照護,讓失智老人不失志。
阿茲海默症的理賠及長期看護請領條件
罹患阿茲海默症該如何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又到哪一個等級才符合長期看護請領條件?國泰人壽分別就以下三點做出說明。
1.不同險別不同的保障範圍,壽險與醫療險理賠大不同
阿茲海默症的理賠條件,會依險別保障範圍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一般壽險主要著重在給付死亡保險金或第一級殘廢保險金(或稱完全殘廢),其中完全殘廢共有7項,包括雙眼失明、雙手或雙腳截肢、四肢癱瘓、喪失言語或咀嚼機能及中樞神經或胸腹部臟器受損致終身不能從事任何工作且日常生活全需要他人扶助等。如果被保險人被診斷罹患阿茲海默症,且到達日常生活完全無法自理的程度時,即屬於符合完全殘廢保險金的給付條件。
此外,阿茲海默症患者除了有一般壽險的保障外,在重大疾病、特定傷病及長期看護險中,只要符合契約條款定義的理賠條件,亦可獲得保障。
至於醫療險的部分,只要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病症經醫師認定必須入院治療者,即達到醫療險住院保險金請領標準,其住院審核條件與一般疾病住院治療審核條件並無不同。
另外,阿茲海默症係一種退化性腦病變疾病,與意外險保障的範圍及定義(非由疾病引起的外來突發傷害事故)明顯不同,因此,阿玆海默症所造成的住院、殘廢或死亡是不在意外險保障範圍內的。
2.阿玆海默症者申請理賠應檢附文件說明
罹患阿茲海默症在申請理賠時,依各家保險公司申請保險金種類不同,在診斷書上會有不同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判斷日常生活行為能力的「巴氏量表」及判斷日常生活的行為能力及智力能力的「失智評分量表」可以提供給保險公司在審核上更快速、正確的判斷。
3.如何判斷阿茲海默症患者已符合長期看護請領條件
只要被保險人符合條款定義的長期看護條件,保險公司就會依約定期給付長期看護保險金。其給付項目包括被保險人因疾病、意外傷害事故、體質虛弱或認知障礙,經專科醫師診斷後,依診斷書判斷符合下列二項情形之一者:
符合下列6款狀態中的3款(含)以上者:
飲食–無他人協助,無法自行飲食。
穿衣–無他人協助,無法自行穿脫衣物。
行動–無他人協助,無法自行走動。
起居–無他人協助,無法自行就寢起床。
沐浴–無他人協助,無法自行沐浴。
如廁–無他人協助,排便尿始末無法自行為之。
被診斷確定為「器質性痴呆」,在意識清醒的情形下有「分辨上之障礙」,須他人為看護照顧者。「分辨上之障礙」:指經專科醫師診斷判定,符合下列3項分辨障礙中的2項以上者:
時間的分辨障礙:經常無法分辨季節、月份、早晚時間等。
場所的分辨障礙:經常無法分辨自己的住居所或現在所在之場所。
人物的分辨障礙:經常無法分辨日常親近的家人或平常在一起的人。
如前面所述,阿玆海默症是慢性進行性腦變性的智力及行為能力退化,在醫療臨床依退化所呈現出來的外觀(智力及行為能力)在程度上分為5級(如以數字區分則為1~5,數字越大越嚴重)。因此,一些初期的阿玆海默症患者其智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只是降低,尚未達到需他人經常照護或喪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從醫療臨床上,失智症病症分級對應到一般保險公司的長期看護定義,原則上,中度(4級)與重度(5級)程度的阿茲海默症患者,在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可能已發生多項活動無法自理的情形,此與長期看護險的給付條件較為接近。
註:阿玆海默症實際核保結果,依照各公司投保規則而異。
編輯推薦 | ||
健康醫療百科 洗澡順便洗臉 恐傷害脆弱肌膚許多人習慣沐浴時,順便洗臉,對此,專家卻指出這對臉部肌膚是最大傷害!皮膚科醫師表示,大部分人洗澡的水... | 財經時勢 行李箱被弄壞 不便險有賠海外旅遊時,行李箱在搭機過程被弄壞情況不少見,但是大多數旅客都只能默默摸摸鼻子,慶幸至少內容物沒有損... | 市場訊息 南山人壽:揪團一起走、攜手做公益 南山人壽月月發起「永續健康挑戰賽」鼓勵民眾用走路存健康你今天走路了嗎?天氣逐漸暖和,正是與親朋好友相約走出戶外、享受大自然的好時機!南山人壽致力守護全民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