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現代看保險
壽險公司不是投資標的
| 2009.11.01 (月刊)

南山人壽高層在10月13日的一場記者會,宣布這樁台灣史上金額最高的金融業併購案,由博智金融控股得標。

AIG決定出售台灣南山以挹注財務缺口,足以說明到今年上半年為止,淨值甚至已大過國泰(901.6億元)的南山,的確是AIG旗下的模範生,最後換到21.5億美元,算是這個好孩子捨身救母。

但是與其他併購案不同的是,這場看似終結了從4月AIG宣布要出售台灣南山以來,長達半年的「不確定」的記者會,卻是之後一連串不確定的開始。

這個涉及一家有「46年歷史、總資產1兆5千4百億元、淨值997億元、98年上半年稅前盈餘達133億元、有3,900名內勤員工、3萬多名業務員和400萬保戶」的優質壽險公司的出售案,理所當然的成為媒體關注焦點。

10月14日南山網站重大訊息區張貼「本公司最終控股公司美國國際集團公司於紐約時間2009年10月12日宣佈簽署協議,該集團持有之97.57%南山人壽股份將全部售予由香港金融服務業者博智金融控股公司,以及在香港證交所上市公司中策集團組成的聯盟。本次交易尚需符合某些條件,包括政府相關部門的批准。」這則訊息中的「本次交易尚需符合某些條件」,不只是依法必要的宣示,也給了外界很大的挖掘內幕的空間。

除了眾多媒體分別從不同角度取材、各自發揮之外,競爭失利的人馬、業務員、民意代表也各有質疑,最後當然必須由投審會、金管會做出准或不准的裁定。雖然「資金成份」很難查清楚,但是主管機關能做,也必須做的,只有「依法行事」。

我們更關心的是,得標的金主如何看待壽險事業,尤其是南山這樣一家靠3萬多名業務員牽串起400多萬名保戶的壽險公司。

我們認為,以賺錢為唯一目的任何金主都不適合經營壽險公司。基於保護保戶權益的考量,絕大部份的資金都來自保戶的壽險公司,不能被當做單純的「投資標的」買來賣去。但是南山這塊金光閃閃的招牌卻很難不吸引這類的買家,想方設法「搶購」。

我們也認為即使交由專業經理人經營,保險業有控制力的大股東也應該具備保險專業,過去因為有錢,買保險公司自己當老闆,最後經營失敗的例子,都是最好的歷史殷鑑。

南山曾經多次榮獲業務員最優、理賠服務最優,以及社會公益類等獎項,在財務方面也一直表現優異。期望新東家入主之後,帶進的是永續經營的決心與能力,而南山這塊招牌之所以被保留下來,不是因為它「好用」,而是因為它所象徵的企業精神與3萬名業務員的心血。

 

 

 

 




編輯推薦
市場動態
保險商品都可算報酬率嗎?
小陳前幾天在辦公室裡,聽到來找同事解說保險的業務員說,現在市場利率這麼低,更應該投保才是,尤其...
市場訊息
三商美邦人壽:與清貧兒童共甘苦 打破弱勢藩籬
「2016無窮世代-甘苦生活節」10月16日於國父紀念館中山公園盛大舉行,活動一開始由學生團...
財經時勢
全球富豪榜 這些人都有做保險!
2017年全球富豪名單出爐!胡潤研究院在3/7公布全世界身價超過10億美金富豪,共2,257位,相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