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現代看保險
壽險公司不是投資標的
| 2009.11.01 (月刊)

南山人壽高層在10月13日的一場記者會,宣布這樁台灣史上金額最高的金融業併購案,由博智金融控股得標。

AIG決定出售台灣南山以挹注財務缺口,足以說明到今年上半年為止,淨值甚至已大過國泰(901.6億元)的南山,的確是AIG旗下的模範生,最後換到21.5億美元,算是這個好孩子捨身救母。

但是與其他併購案不同的是,這場看似終結了從4月AIG宣布要出售台灣南山以來,長達半年的「不確定」的記者會,卻是之後一連串不確定的開始。

這個涉及一家有「46年歷史、總資產1兆5千4百億元、淨值997億元、98年上半年稅前盈餘達133億元、有3,900名內勤員工、3萬多名業務員和400萬保戶」的優質壽險公司的出售案,理所當然的成為媒體關注焦點。

10月14日南山網站重大訊息區張貼「本公司最終控股公司美國國際集團公司於紐約時間2009年10月12日宣佈簽署協議,該集團持有之97.57%南山人壽股份將全部售予由香港金融服務業者博智金融控股公司,以及在香港證交所上市公司中策集團組成的聯盟。本次交易尚需符合某些條件,包括政府相關部門的批准。」這則訊息中的「本次交易尚需符合某些條件」,不只是依法必要的宣示,也給了外界很大的挖掘內幕的空間。

除了眾多媒體分別從不同角度取材、各自發揮之外,競爭失利的人馬、業務員、民意代表也各有質疑,最後當然必須由投審會、金管會做出准或不准的裁定。雖然「資金成份」很難查清楚,但是主管機關能做,也必須做的,只有「依法行事」。

我們更關心的是,得標的金主如何看待壽險事業,尤其是南山這樣一家靠3萬多名業務員牽串起400多萬名保戶的壽險公司。

我們認為,以賺錢為唯一目的任何金主都不適合經營壽險公司。基於保護保戶權益的考量,絕大部份的資金都來自保戶的壽險公司,不能被當做單純的「投資標的」買來賣去。但是南山這塊金光閃閃的招牌卻很難不吸引這類的買家,想方設法「搶購」。

我們也認為即使交由專業經理人經營,保險業有控制力的大股東也應該具備保險專業,過去因為有錢,買保險公司自己當老闆,最後經營失敗的例子,都是最好的歷史殷鑑。

南山曾經多次榮獲業務員最優、理賠服務最優,以及社會公益類等獎項,在財務方面也一直表現優異。期望新東家入主之後,帶進的是永續經營的決心與能力,而南山這塊招牌之所以被保留下來,不是因為它「好用」,而是因為它所象徵的企業精神與3萬名業務員的心血。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中國輸出入銀行:參加2018年伯恩聯盟秋季年會 加強同業合作並交流市場訊息
國際出口信用保險組織-伯恩聯盟於今(107)年10月15日至19日在法國巴黎舉辦秋季年會,各國官方出...
市場訊息
台灣人壽:推動公平永續 以數位串聯服務和銷售 提供零距離的溫暖體驗
台灣人壽自加入中信金控後,專注投入永續發展,無論在商品創新、服務作業、金融數位革新等均致力提供客戶最...
財經時勢
讓保戶安心 五壽險公司推額外理賠、無等待期服務
武漢肺炎(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衝擊,國內已出現多起感染案例。為了讓保戶安心,5家壽險公司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