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件人姓名: | |
| 收件人Email: | |
| 寄件人電話: | |
最近隨著保險司陸續核准一些投資型保單,很多保險公司紛紛以各種方式在報章媒體上,介紹自己公司的新商品。值得消費者高興與信任的是,有的保險公司把投資型商品的利弊講得很清楚,讓消費者有思考與判斷的空間。
過去四十年,台灣保險業的路走得並不算太快、太順暢,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有很多事,保險公司或保戶都不能、不願說明白,或者無法講清楚。不能或不願說明白,是因為怕講得太清楚,不是要賣的保險賣不出去,就是要買的保險買不到。無法講明白,則可能因為連自己都不懂或搞不清楚。
不能或不願說明白,難免就會避重就輕,或有所隱瞞。而在這種不透明的情況往來的買賣雙方,一旦非打開天窗說亮話不可,難免就是一陣互相指責,輕者雙方關係破裂,重者可能對簿公堂。不論誰輸誰贏,最後賠上的,都是保險業的形象以及社會對保險業的認同。已經破損的關係就算細細縫補,也很難平滑如昔;要喚回已經失去的認同,更是難如登天。
所以不論是因為業務員沒將保單條款或保障內容解釋清楚,或者是保戶沒有據實告知自己的健康狀況,到頭來,能夠收拾的往往只是爭議的表面,不能彌補的,則是留在民眾印象中的負面觀感。因為很多恩怨不能用官司解決,更多時候保險公司和保戶纏訟多年,輸了當然是輸,就算贏了還是輸。
投資型商品按照國外的經驗,還多了一種沒把投資等相關風險說清楚的可能。所以民眾聽到的、看到的,可能都是類似「本保單連結的基金,過去X年的投資報酬率,均排名所有X型基金的第X名」……這一類的宣傳,因而對投資績效以及可能增加的保額,抱持不當的期待。若干年後,當保戶的期待落空,或與事實之間有太大落差,那麼經過三、四十年,保險業與社會大眾之間,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互信,恐怕又要毀於一旦。
所以我們很推崇有些公司雖然很賣力的在介紹這些新商品,但並不忌諱讓民眾了解這類商品絕非完美,也不忘提醒民眾買這類商品應具備的正確心態;甚至有的公司也公開呼籲,民眾應該在擁有相當的保險保障而仍有餘錢之後,才宜考慮選購投資型商品,讓民眾了解投保與投資既不能混為一談,更不能互相取代。
我們相信,當保險公司講得夠明白了,民眾也懂得夠清楚了,一旦決定投保,不論日後實際的投資績效是否令人滿意,相信彼此都不會有不必要的糾紛,保險公司也不會因此成為最後的輸家。
投資型商品即將上市,除了通過資格測驗,每一位業務員還必須先培養「講清楚,說明白」的能力與勇氣,保險業才能闊步「向前走」!
|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重要新聞》2023年05月26日
國健署:炎熱高溫氣候 3字訣解渴又消暑
... | 市場訊息 OIU滿月僅賣4張保單 50億保費大挑戰國際保險業務分公司(OIU)8月後陸續開辦,一個月下來僅銷售4張外幣保單,壽險業者表示,現在商業模式... | 市場訊息 富邦證券:創證券業先例 推Android APP指紋辨識 行動理財 更安全更便利富邦證券繼今年年初搶先推出「富邦e+」台股語音行動助理後,再度拔得頭籌,領先國內所有券商推出And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