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最近ING安泰一支30秒的國際馬拉松廣告在電視上一播即紅,這是繼之前台灣人壽的「獲利得第一」電視廣告以童音呈現之後,另一個以兒童為主角,且快速引起觀眾注意與討論的廣告。
兩個廣告都不打公司商品,也不訴求自己是「保險」公司,台壽打的是自己是最賺錢的上市壽險公司,由台壽阿龍動畫代言,配上可愛童音唱出的輕快音樂;ING安泰打的則是在全球數大城市舉辦的公益活動國際馬拉松,配合今年將活動往下紮根到帶動小朋友運動,廣告由去年的青少年版改成兒童版,擔綱演出的是一位可愛的小男孩與幾個小女友。
過去金融業比起其他行業在廣告預算或內容都算較為低調,但隨著金融機構競爭的白熱化,廣告已逐漸變成銀行、保險公司甚至是腳步走得快的周邊事業如保險經紀人公司等的必要活動。
廣告的內容與訴求代表的往往是一家公司的文化或價值觀,或至少是希望塑造的形象。有的行業無可選擇只能做商品廣告,例如新上市的家電、汽車、化妝品等有形商品,而有的行業則有較多選擇,例如銀行、保險、國際快捷等金融或服務業,打商品,如現金卡、分紅保單,打形象,如服務、穩健、得獎訊息等。就因為可以選擇的訴求較為多樣化,廣告背後所透露出的意涵更有鑑別的價值。
例如一家保險公司,在推出新廣告的思維皆以新商品為主軸,那麼這應該是一家十分務實、在商言商的公司,若大部份的廣告皆以公益活動或推廣全民健康為主,那麼這可能是一家高瞻遠矚的公司,因為這樣的廣告通常看不到立即的回收,但累積出來的正面形象價值卻無法算計。
而新成立的金融機構尤其是保險公司,更少不了得為自己的「知名度」做做廣告,否則大概很難獲得社會大眾認同,因為認同之先必須先有認識,而保險公司的知名度靠著口耳相傳被認識的時代早已過去。一家大部份人都沒聽過的保險公司恐怕連增員都有困難,更遑論賣出保單。
這個論點過去被某些保險公司嗤之以鼻,認為廣告是一種浪費,但是越來越多保險公司體會到想靠有限的業務員、電話、DM,而不借助「媒體」的傳播力,想讓公司壯大、人才徵募迅速、商品好銷,無異緣木求魚,而紛紛改變策略,尤其是幾家來台灣已經有一段時間,卻仍罕為人知的外商壽險公司,也開始做起大幅廣告,例如早在79年便已成立的美國人壽,最近也連續數天不惜巨資以報紙半版廣告大打商品廣告。
許多廣告的成效一時間都無法量化,但可以確定的是廣告會讓已經加入的員工、業務員有一種在知名企業服務的滿足感、讓已經投保的保戶有一種買了「名牌」的安全感,對於尚未加入或尚未投保者則更形成一種「嚮往」感。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電視節目>金牌保險團隊~保險信望愛獎最佳通訊處 富邦富德
全台壽險業務員38萬人,壽險公司通訊處高達近4千個,能夠在這麼多競爭對手中,奪下... | 財經時勢 《瀑布》曾有人這樣形容精神疾病:「精神病就像是一人世界下起大雨,但身邊的人一起淋雨,苦的不只是患者,而是所有... | 人壽保險 有意外險 就可以不用保旅平?不管是跟家人出遊,還是獨自旅行,都能為繁忙生活導致的疲憊身心充電,到不熟悉的國家、進入不熟悉的遊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