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現代看保險
台灣保險市場,跟得上國際腳步
文/周采萱 | 2014.03.01 (月刊)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日前表示,將積極協助國內金融業者打「亞洲盃」,首要之務就是推動公公併(公股銀行併購),接著保險法修正草案,也放寬壽險業投資海外限額規定,將來壽險業投資寶島債、外幣計價股權或債券,以及符合一定條件的海外併購案等,可不計入國外投資四十五%上限,讓壽險業可在國際市場大展身手。

不過,從保險市場的發展來看,台灣顯然跟不太上國際腳步。中國大陸最大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集團,日前與大陸壽險公司合作,透過第三方支付平台銷售保險理財商品,短短三分鐘就收進八.八億人民幣(約合新台幣四十四億元),一項統計也顯示,全球保戶有兩成以上想直接透過網路買保單,線上投保商機龐大。

反觀台灣,除了資訊保護技術所費不貲之外,受限保險法、電子簽章法等規範,保險業者一直遲遲無法廣開線上投保大門,而且連目前有點成績的電銷通路,都要納入親晤親簽規範,如何維持電銷業績同時確認被保險人親自簽名讓壽險業者大感苦惱,急著找尋變通之道。

銷售通路限縮之外,在保險商品的開發上,保險業者也是吃足苦頭,日前有壽險公司提出新型重大傷病險,希望讓理賠項目比照健保重大傷病卡標準,與既有七項重大傷病保險做出市場區隔,提供保戶更多選擇,但被保險局打槍,一家外商壽險公司商品部主管私下表示,國外的醫療險、重大傷病險早就發展好幾代,台灣還停留在國外商品的第一、第二代水準,也難怪市場很難發展。

一家外商產險公司商品部主管也認為,國內產險商品發展緩慢,一來是主管機關設下過多限制,二來主管機關對開發新商品的產險公司保護不足,東有保險法西有公平會管制,說好聽點是避免市場被獨占,但實際上就是怕業者「太賺錢」,導致產險業者對開發新商品興趣缺缺。

不過話說回來,業者也不是那麼團結與自律,日前金管會官員在一場保經代座談會上就說,當初增訂地下保單的銷售刑責時,保經代公會以及與會業者都說沒問題,結果法令才剛修完,就有保險經代人跳出來抗議,表示如此一來無法按企業客戶需求規劃國外才有的產險商品,讓企業風險分散出現缺口。

「除弊」一直是主管機關執法最重要的原則,但是在此同時,如何放寬約束來「興利」,讓國內保險市場與國際接軌,是金管會想幫助業者打亞洲盃、甚至打世界盃的首要功課。而保險業者在要求主管機關放寬標準之前,也必須團結、自律,不讓市場落入惡性競爭,才能讓主管機管放心鬆綁相關規範。








編輯推薦
市場動態
國民幸福指數 62指標出爐  
幸福如何計算?行政院主計總處昨(7)日公布國民幸福指數方案,除了國民所得、就業率等財經指標,另...
財經時勢
投保住宅地震險 當房屋震垮 房貸還要繼續繳嗎?
918強震後,餘震接連數日,引發全台民眾對住宅地震保險的討論。但國人普遍因房貸而投保,如果房貸還沒還...
市場訊息
衛福部:推幼兒專責醫師全面普及 「新生兒全面納入幼兒專責醫師制度」11月1日上路
「新生兒全面納入幼兒專責醫師制度」上路了!衛生福利部、臺灣兒科醫學會、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臺灣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