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現代看保險
尼特族現象
文/黎曉英 | 2009.10.01 (月刊)

勞委會最新公布的8月失業率達6.13%,再創新高,很多人認為真正失業或找不到工作的人要比官方數字67.2萬人要多很多。

找工作真的這麼困難嗎?有人可能真的被公司裁員,或求職到處碰壁,但有些人可能是不想找工作或暫時不想工作,或挑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

許多壽險公司要找業務員,不是很難找到人,就是找到的人,不久就跑了,尤其年輕人更是如此。

看到這樣的現象,「大人們」總會說,「現在的年輕人就是吃不了苦」、「現在的孩子都太好命」、「現在的孩子總是眼高手低」…。這些說法或許是很多企業主或主管的「有感而發」。

吃不了苦或不願意吃苦的草莓族,後來變成尼特族(NEET,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的也不在少數。據統計,這些目前不就業、不就學、不參加職訓的年輕人,就高達40幾萬。如果被貼上尼特族這個標籤,大約就是米蟲、歸巢族、啃老族、家裡蹲之類的意思。

尼特族一旦要轉型或真的走進職場,變成上班族,通常也會有適應上的問題,而且學歷越高,挫折感越大。難怪以學歷來看,大學和大學以上程度者,失業率最高,達6.41%,不巧應驗以前很多人愛講的學歷無用論。

難道學歷有害、有礙嗎?是學歷讓人失業嗎?越是不景氣,越得比實力,只是以前,想要把父母的羽翼當做永遠的避風港,大概主、客觀環境都不允許,但是越來越多誤將溺愛當真愛的父母,縱容甚至間接鼓勵自己的小孩「不必那麼辛苦」,要房子、要車子、要名牌服飾「爸爸媽媽買給你」。久而久之,尼特族自然失去努力的目標和奮鬥的動力,父母的溺愛最後真的「溺」死孩子的鬥志、阻「礙」了孩子的發展。這個現象在一胎化的中國比台灣更早開始,也更加嚴重。不過台灣進步的速度也不遑多讓。

壽險公會理事長賴本隊曾經在【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中說,「壽險公司增員,平均找進來30個人,才有1個會留下來」,為甚麼能夠找到30個人?因為很多人以為當壽險業務員「天天都是星期天」,但是為甚麼只有1個人會定著?因為另外29個人都撐不過看人臉色、被拒絕的情境。

「吃苦當做吃補」、「淋雨當做沖涼」,這些壽險成功前輩的座右銘,在尼特族的世界恐怕是天方夜譚。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摩根投信:2017年亞股好風光 主要亞股全數正報酬
2017年正式劃下句點,統計2017年全年度亞股吸金王,由南韓股市一整年資金淨流入82.67億美元奪...
市場訊息
華南產險:推「疫苗險」線上投保101元起 再抽5萬元購物金
隨著一批批新冠肺炎疫苗陸續抵台,疫情指揮中心也陸續開放民眾接種類別,儘管各界不斷呼籲應該踴躍施打疫苗...
市場動態
德國保險業者提供恐怖險
九一一恐怖攻擊發生之後,德國政府與保險業者經過月餘的研商,針對化學工廠與摩天大樓等建物的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