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亞洲人口約佔全世界一半,亞洲各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總計則接近全球4分之1,但以股市總市值還不到全球6分之1,且摩根士丹利亞太地區(MSCI AC Asia Pacific)指數(日本除外)在MSCI全球指數資產配置中僅佔7%來看,顯然亞太地區的潛力並未在全球指數中反映出來,金融市場比重與經濟實力嚴重不對稱。
全球投資者重新聚焦於亞洲市場
近年來受惠於中國大陸經濟起飛、印度龐大內需爆增龐大內需以及產油國家等新興市場快速崛起,使得亞洲區域貿易量快速增加,根據安本資產管理公司的預估,中國今(2006)年經濟成長率仍可達8.7%,印度以7.6%緊追在後,香港、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及南韓經濟成長率則均在5%以上。再根據新加坡大華銀行估計,亞洲經濟(日本除外)今年仍可維持6.5%的成長率,亞太企業盈餘成長率也將高達15.7%,亞洲區域總體經濟面的表現凌駕歐美之上。隨著亞洲國家在全球貿易的地位日益重要,持續吸納外國直接投資,支持經濟復甦,都讓全球投資者重新聚焦於亞洲市場。
以投資區域來看,亞洲無疑是今年成長最快速的區域,尤其亞洲貨幣在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結束升息、日本央行升息以及人民幣升值的誘因下全面看漲,整體亞洲貨幣升值預期更是全球資金爭相湧入的關鍵所在。
日、韓及印度為亞太3大當紅炸子雞
展望第二季的亞洲市場,無論是整體經濟及企業獲利成長率依然優於全球平均值,高居全球之冠,且亞洲區域貿易的經濟獨立性也日益增強,愈來愈不受歐美國家需求升降的影響,全球資金聚攏於亞洲區股市,其中日本、韓國及印度股市頻創新高。統計去(2005)年亞太區域股市表現可發現,南韓股市漲幅居冠高達54%,印度及日本也都有高達40%以上漲幅,可謂亞太區3大當紅炸子雞。第二季日本、韓國及印度3國將持續扮演亞洲區域的多頭總司令,分析如下。
預計今年仍有龐大資金流入日股
首先,在日本方面,雖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也歷經多年的景氣低迷,日本其振衰起敝的關鍵,主要來自於首相小泉純一郎施行各項政治與經濟改革,使得日本政經結構產生大幅轉變,包括企業活力、房地產與股市開始由谷底回升,多數企業致力於重整或合併,體質出現明顯改善,使得日本企業股東權益報酬率已超過八○年代高點,而困擾日本多年的產能過剩、失業及勞動力等問題則逐漸好轉,通貨緊縮幾乎消失,企業資產負債表亦轉強,儼然已走向復甦之路。
雖然去年日股已經大漲4成,不過,東證一部指數(用來評估日本股市漲跌的指標)卻僅有天價一半的水準,顯示日本股市仍有極大成長的空間。此外,統計去年國際資金流入亞洲市場的數字,僅光日本就流入了 950億美元以上的外國資金,規模不但為前(2004)年水準的150%,也超過前一高峰達12%,為日股添加不少助力,預計今年仍有龐大資金流入,可望帶動整個亞太區域多頭走勢。
南韓股市去年漲幅為亞洲之冠
其次,在韓國方面,南韓股市過去兩年出現幾項重大結構性改變,包括企業負債比率因高現金流量而大幅降低;上市企業的公司治理則因外資持股比率大幅提高而改善;在三星、樂金、現代等大型企業努力下,韓國企業品牌價值大幅提升,舉凡重工業、汽車、電子、製藥、金融及消費等,產業百花齊放,南韓股市多頭漲勢一發不可收拾,去年漲幅為亞洲之冠。惟南韓股市雖然本益比低,但卻不足以抵銷透明度低的弊病,所以外資賣超動作頻頻,僅能以持平看待,儘管如此,表現也比台灣、澳洲、紐西蘭及巴基斯坦等不看好的地區好得多。
印度長期增長態勢依舊強勁
印度的長期增長態勢依舊強勁,其中以接受委外代工的經濟型態越來越明顯,加上其政府以增加公共支出來帶動經濟全速前進的企圖相當旺盛,股市應該尚有充沛的動能,以長期投資的角度而言,印度無論在消費或者投資面均持續轉強,加上部分公司品質高,是亞洲最出色的選擇之一。
從價值面分析 亞股仍具投資吸引力
儘管在基本面強力支撐下,包括日本、韓國和印度股市去年紛紛繳出漂亮成績單,成為全球經理人目光的焦點,不過因為累積漲幅已大,今年在比較基期已墊高下,3國股市漲勢恐怕無法像去年一樣,惟美國升息接近尾聲,全球資金重新尋找出路,亞洲市場的基本面健全,且前景展望樂觀,股價上揚卻無礙市場的投資價值,從價值面來分析,亞股仍然深具投資吸引力,展望亞洲(日本除外)的企業盈餘成長率,無論在今年或是明年皆超越歐美市場。
再從本益比的角度來分析,無論是與其他市場相比,或是與過去歷史本益比相對照,亞洲股市目前的投資價值仍然顯著,新興亞洲股市的本益比普遍低於歐美市場,若再搭配盈餘成長的前景展望,亞股其實並不昂貴,隨著亞洲國家逐步走出1997年金融風暴的陰影,消費潛力逐漸顯露,金融及消費等內需概念股持續看好,亞洲投資良機到處可見,經濟表現強勁的亞洲將成為全球資金的停駐站。
長線布局 宜從日、印為主區域著手
除了美國即將停止升息的利多有助亞股表現之外,包括出口擴張、資金充裕以及價值面未完全顯現等皆是亞洲市場吸引外資的基本面,無論是中國、日本、印度,還是「亞洲四小龍」,都擁有各自的炒作題材,例如中國與日本龐大的內需市場、亞洲四小龍的出口暢旺、體質已改善的泰國與馬來西亞、房地產接棒演出的新加坡、受惠原物料題材的印尼與澳洲等,亞洲將有機會出現輪漲、比價的模式;換句話說,也就是由創新高的股市拉開本益比向上比價的空間,而本益比顯得較低的國家就有機會再吸引海外避險基金流入而繼續推升股市,此為整體亞洲股市漲勢欲罷不能的關鍵所在。
以長線布局的角度來看,投資人應該以含日本與印度為主的區域布局著手,儘量避免在輪漲格局的亞洲股市中追逐單一國家的投資機會,否則運氣不好很容易淪入追高殺低的陷阱,到頭來錯失更多的獲利,因為在實質利率偏低,而且資金充沛的亞洲市場當中,漲幅相對落後或是價值相對低估很容易會吸引資金流入,頻繁更換標的的投資策略無形中會增加手續費成本與機會成本,更何況對於無法緊盯盤面變化的投資人而言,無疑也是一種心理負擔。
投資人今年選股可考慮東南亞國家
在選股策略方面,投資人不應該再加碼漲幅已高的南韓、日本、印度以及漲多的新興市場等,反觀今年以來漲勢相對落後的東南亞國家如泰國、新加坡、印尼等國家,還有香港等地區,已經悄悄吸引外資加碼,在其他被低估的亞太股市中,最看好的是印尼、泰國、馬來西亞以及香港股市,以印尼股市為例,在過去3年中,每當印尼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下降,雅加達指數上漲速度均會加快,倘若未來通貨膨脹率進一步獲得控制,對印尼股市相當有利。
而泰國及馬來西亞股市的利基在於本益比偏低以及股利率高於平均,對以避險基金為主的外資頗具吸引力,泰國、馬來西亞去年本益比分別為10.2倍以及13倍,反觀泰國、馬來西亞去年股利率分別為4.8%、4.9%,遠高於過去平均水準,根據泰國官方統計,去年經濟成長可望達到4.7%,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更上看5%至5.7%,企業獲利也可望上修,泰國可算是亞洲市場當中,本益比最低、最便宜的市場;至於目前快速成長的中國股市,則因公司治理仍付諸闕如,企業財務透明度偏低,建議透過香港進行投資。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利率降 利變型保單買氣爆增160億元保單預定利率從今(2017)年起調降,壽險業者預估買氣將轉移到更具有增值空間的利變型保單,果不其然,... | 市場訊息 遠雄人壽:品牌年輕化 推出全新形象廣告影片近年,遠雄人壽品牌經營逐步走向年輕化、創新化,深受民眾認同,今年全新推出的形象廣告影片,獨樹一格、深... | 市場訊息 全球人壽:單身光棍到老 建議2款失扶可依靠雙十一光棍節造就「單身經濟夯」的現象,從線上網購電商燒到線下的餐廳店家都紛紛推出單身優惠。不過,隨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