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現代看保險
是宣傳?還是宣導?
| 2002.05.01 (月刊)

媒體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這個問題或許並沒有標準答案,但是呂副總統的誹謗官司,或許可以做為參考。   

法院判決被告必須在各種媒體登或讀判決文與道歉啟事,有媒體估計這筆媒體費用可能高達數千萬甚至近億元。雖然被告還可以上訴,但是一本周刊中的一篇文章,可以引發副總統非告不可的決心,顯見媒體傳播的威力。而副總統又主張被告必須在這麼多媒體買版面、廣告時段公開道歉,更可以了解唯有利用媒體,才可能昭告天下。

當然如果把觀察的範圍縮小到保險業,同樣也可以看到保險業對媒體傳播功能的肯定。這也難怪有的保險公司或相關機構願意斥資,買下整個報紙版面來傳遞活動或商品訊息。甚至政府主管機關在推動某些政策時,也往往必須編列可觀的政令宣導費用,其中有相當比重是透過媒體執行。

媒體當然是速度最快、範圍最廣的傳播媒介,然而媒體畢竟只是媒介,所要傳遞的內容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要用媒體之前,首應慎思想要的結果是甚麼?文案或報導的內容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

如果是個別公司,利用媒體的目的理當是宣傳。既是宣傳,當然以突顯活動或商品的價值(雖然每個公司的價值觀可能不同)為主軸;但若是宣導,則還須完整而真實的呈現政策原貌,才不致於讓民眾從片斷的訊息中,拼湊出破碎的、甚至是錯誤的認知。

例如延宕至四月一日終於「如期」實施的住宅地震險,保險司開辦前發出的新聞稿強調的都是民眾投保可以「得到」甚麼,至於「不能得到」則隻字未提,就算是民眾應該知道的規定,也著墨不多。

表面上保戶可以得到的,是每戶最高一百二十萬保額及十八萬的臨時生活費。保戶不能得到的,例如房貸戶一百二十萬賠款中的六十%——因為必須歸貸款金融機構所有。又例如不符全損的規定,就得不到理賠。

民眾應該知道的,例如保單條款規定,從第一次地震發生起算七十二小時內發生的地震都算同一次地震,若以保險法五十一條投保時危險事故已經發生者,契約無效的規定觀之,四月一日投保者,地震險保障真正啟動應是在三三一地震七十二小時之後。同理,若地震發生在明年三月三十一日中午,就算保戶尚未續保,所享有的地震險保障也應往後延續七十二小時。

類似這些影響保戶權益至鉅、卻鮮為民眾所知的規定,主管機關若以報喜不報憂的宣傳手法來做宣導,未來一旦地震發生,理賠糾紛就無從避免。如此一來保險業固然首當其衝,形象受損,主導該項制度的建置與宣導的主管機關,同樣公信力盡失。

媒體的傳播力固然可用,但卻不是花錢買個版面或時段就好。真正要思考的是,要做宣傳的,有沒有達到預期的正面效果?要做宣導的,能不能跳脫宣傳的迷思?

 

 

 

 




編輯推薦
財經時勢
衛福部:食藥署核准莫德納疫苗用於6個月至5歲兒童接種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為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以下簡稱COVID-19)疫情防疫...
財產保險
續保掛保證 產險健康險業績回春?
國內產險業自九十七年九月跨足經營健康險至今已逾一年半,獲准開辦之初,業者無不大張旗鼓對外宣傳,...
健康醫療百科
最新療法 減緩癌症疼痛
據統計,國人因癌症死亡人數約有二十八%;保險公司的死亡給付中,更有四十%為罹癌死亡。身為十大死因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