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雖然保險保障人人都需要,但是客戶卻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而身為壽險從業人員的你,要如何激發客戶的保險需求?為此,現代保險雜誌邀請了三商美邦人壽1185營業處處經理陳聿聖、興農人壽北一通訊處處經理劉恆佑、美商紐約人壽詠富營業處處經理顏惠淑以及環球瑞泰人壽NTP61業務經理蕭鶴年等四位來賓,以壽險業多年的服務經驗,提供壽險從業人員如何激發客戶保險需求的建議,讓你也可以成為壽險行銷高手!
從保障功能談起最省力
在壽險業有十三年經歷,服務過各類不同客戶的顏惠淑表示,她感覺經歷了許多重大天災、人禍之後,現在民眾對於保險需求的觀念雖然不一定正確、足夠,但已有很大的提昇。對此,劉恆佑也表示,在九二一與三三一地震後的一段時間,保險市場更是顯得活絡,因為大家不僅看到了許多災難發生,也親身感受到了生命財產所受到的威脅。而與會來賓也都一致認為即使是已經擁有壽險的民眾,大多數保額也都不足夠,這一點從國人壽險的平均投保金額僅八十一萬元就可看出,這也是壽險從業人員最應該努力的地方。
對於國人壽險平均保額偏低,陳聿聖認為,由於現在投資理財的管道多,為符合大眾的需求,保險商品的功能也不再只單一強調保障,而是結合保障、儲蓄、投資理財等多方面,因此保險最主要是提供「保障」的焦點很容易被模糊掉。事實上從業人員只要專注於這一項保險的基本功能,進一步為客戶做深入淺出的解釋,便已具有相當的吸引力。
蕭鶴年則認為,民眾的保障額度不僅普遍不足,保障範圍也常僅侷限於某一部份如醫療險、防癌險等,而缺少整體性全盤的考量,因此壽險從業人員要從保險的各種功能與整體性的保障跟客戶談起,客戶才能瞭解保險規劃的必要性。因為保險不是有保就好,還要考慮到保障範圍齊不齊全、保險額度符不符需要等問題。
得人意,才是好功夫!
而在面對民眾有增加保障或調整保障額度的需求而不自知時,身為以提供客戶保險服務、規劃完整保障為使命的壽險從業人員,又該如何喚醒客戶的保險需求呢?
劉恆佑表示,每個客戶重視、感興趣的地方與話題不盡相同,因此從業人員應從談話及觀察中,聆聽出符合客戶「口味」的點,才能有機會再更進一步瞭解客戶實際的保險需求。所謂「得人意,才是好功夫!」,要讓客戶對保險有興趣,真的要下點功夫。
劉恆佑更進一步舉例說道,「在中國人的傳統理財觀念裡,存款佔了很重要的比例,總認為保險有買就好。因此在面對『固守』傳統觀念的客戶時,若是以能提供儲蓄與保障的保險商品切入,讓客戶先對保險產生興趣,再視客戶的實際需求,提供如醫療險、防癌險等其他保險規劃的建議。」
軟硬兼施,願景與意外並提
「有些時候客戶無法強烈感受到保險的需求,可以試著以感性的角度切入,從他『最在乎』的人談起」,顏惠淑表示。她更進一步地表示,「從客戶的父母、小孩等最關心的親人為出發點,引導客戶思考如果自己不幸遭遇到意外事故時,是否已經為他所關心的人做好準備,讓他們有(經濟)能力可以獨自生活下去?家人會不會因此而失去經濟來源而毫無生活依靠?也就是將客戶引導到一個有保險需求的情境內,進而感受保障的重要性。」
對此,顏惠淑也舉例說道:「像身強體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輕人,你跟他談保障,他根本沒有感覺,但若是從父母孝養的角度跟他談,他就會比較容易接受。」蕭鶴年則贊同地表示,尤其若透過一些保險小故事或報章雜誌的生活案例,讓客戶有切身的感受,進而喚起客戶的危機意識,如此一來激發需求的效果會更高。
除此之外,蕭鶴年還認為,適時地幫客戶勾勒出一個美好的願景,例如準備好小孩子的教育基金,讓小孩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可以唸碩、博士,出國留學;預先準備好退休金,可以過一個環遊世界的老年生活等,讓客戶感受到保險的正面意義,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在「軟硬兼施,願景與意外並提」的作法下,客戶的保險需求自然就隨之而起。
開門見山,單刀直入
此外,陳聿聖表示,事實上公司同事已整理出不下三十種引發客戶保險需求的方法,但他個人最喜歡用的卻是最後一種方法,那就是最單純的「開門見山法」。
也就是「和客戶接觸的第一時間就表明自己想替他檢視保障、推薦保單的目的」,他表示其實有很多不知道需要定期『檢視保單』,或甚至不知道要找誰協助的客戶,都會因此而出現。更何況許多有保險需求但不喜歡談話拐彎抹角的客戶,常是因為壽險從業人員拖拖拉拉,遲遲不切入重點而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最單純的方法,通常也會是最好用、最有效率的方法」,陳聿聖語帶肯定的說。
善用問卷,做好需求分析
保險商品應該是依據個人的不同需求而有不同的規劃,但是需要什麼,客戶自己可能也不知道。對此,劉恆佑表示,適時的利用問卷調查與需求分析,不僅可以幫助客戶瞭解自己的實際狀況,也可以讓從業人員更容易依據客戶保障的缺口,規劃適當的保障計劃。
例如她就常利用公司設計的「薪水保障書」,從客戶的薪水、教育費用、房貸等收支狀況來幫客戶做需求分析,許多原本不認為有保險需求的人,在做完問卷與聽完分析之後,就會瞭解自己或家人的保障實際上是不夠的。
顏惠淑表示,「面對信任你的客戶,會自己將需求告訴你;而對你不信任的客戶,就需要透過需求分析,讓客戶瞭解我們的用意是幫助他擁有更完整的保障,而不是只求做業績。改變客戶對保險的觀念,突顯自己的價值,是壽險從業人員所應該努力的地方。」
客戶想要與需要的抉擇
有些時候壽險從業人員會遇到客戶「想要的」保險與「需要的」不同,面對這樣的問題,該如何解決?陳聿聖則認為,壽險從業人員只能提供客戶保險規劃的建議,真正的決定權還是在客戶,不過壽險從業人員適時地「堅持」也是必要的,例如他就堅持客戶一定要買足所有的醫療險保障,通常客戶見到他的堅持,會更相信他是站在客戶立場替他著想,如果客戶還是堅持己見,也要尊重他,畢竟「有勝於無」,總比什麼保障都沒有要來得好。
保險真的是人類一項偉大的發明,有了它絕對可以幫客戶解決許多風險保障的問題,只要壽險從業人員有這樣的自信時,透過適當的引導方法,要讓客戶瞭解保險的重要性,就不再是件困難的事了!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台灣人壽:「熱血」公益 捐血就「旺」送發財水捐血「旺」整年、識詐「財」平安!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子公司台灣人壽保險公司(簡稱「台灣人壽」)20日... | 市場動態 台灣訊息錦集
【保險訊息】金管會同意保險業開辦部分險種電子保單 團體險與投資型保險暫不開放
為加... | 市場訊息 健保署: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方案預計7月1日上路衛生福利部預告健保門診藥品與急診部分負擔調整方案,本次門診藥品部分負擔,在地區醫院及基層診所維持藥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