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現代看保險
保險才是永遠的本業
| 2002.06.01 (月刊)

國內獲准設立或籌組中的金控公司已達十八家。曾經有人認為成立金控是台灣加入WTO之後,本土金融機構迎戰國外大型企業必要且甚至是唯一的利器。政府主管機關某一個程度也這麼認為,於是每一家金控掛牌之際,都好像主管機關在辦喜事一般。一時間,甚至有人以為,成立金控就等於成功,或至少是不敗。孤軍奮戰的單一公司,好像只能走向黃昏。   

無獨有偶的,因為市場利率不斷走低,有些壽險公司為了從利差損中解套,推出投資型商品。

保險司長沈臨龍就曾不只一次公開為投資型商品背書,認為這種「可適度將利率風險移轉由消費者承擔」的商品,可以「讓保險業因應未來的競爭」。一時間,這種商品,似乎搖身一變成為壽險業的救星。不賣投資型商品,壽險公司不僅落伍,也好像沒有未來一般。

以保險公司為主體的金控也罷,投資型保單也好,其實都在為保險業取得跨業經營的正當性,只是規格不同、方法各異。

但是我們不認為在所有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任何一家保險公司以金控之名,把幾家關係企業整合起來,讓自己的業務員有很多東西可以賣,就能脫胎換骨。我們也不認為,這樣會帶給民眾或投資人什麼實質效益,此由幾家金控公司,不論業務或股價,都沒有如預期般出現金控行情,便可略窺一二。民眾顯然自有定見。

而把原來可以涇渭分明的保險與投資,綁在一起演化而成的投資型商品,則迫使保險公司、保險業務員與保戶,都必須直接間接去涉足非保險本業的投資領域。

以爭取民眾口袋裡的錢而言,過去常被政府主管機關邊緣化的保險業,最大的勁敵毫無疑問的是銀行。如果把所有金融業的資產總額拿來做比較,那麼二○○一年排名在壽險業無人能出其右的國泰人壽之前的金融機構還有七家之多,其中獨佔鰲頭的郵政儲金匯業局的資產總額為國泰人壽的三倍以上,銀行的龍頭台灣銀行也有國泰的二倍。保險業無法忘情於跨足金融大舞台的心態,可以理解。

想要與其他金融業抗衡,試圖去分銀行或證券業的一杯羹,或許是方法之一。但是當保險業大費周章,努力提供民眾跨業服務之際,民眾長久以來的理財習慣卻很難隨之改變。

究竟保險公司最具競爭力的是哪一種商品?除了保險公司之外,不論銀行或其他任何金融機構都不可能滿足民眾的又是什麼?保險業務員之所以有別於其他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的是什麼?金控或多樣化的商品,在提供民眾更多的選擇方面,固然都值得肯定,但是對保險公司或保險業務員而言,保險才是永遠的、無可替代的、最重要的本業。一旦本末倒置,不僅事倍功半,也可能在這樣的摸索與蹉跎中,失去了自己的舞台。

不論保險公司或業務員,若能把保險無可替代的優勢發揮到極致,或許都可以少走許多冤枉路。保險保障,畢竟還是民眾需要保險公司最重要的理由!

 

 

 

 




編輯推薦
醫療、健康保險
頂級健檢,高資產族更保險
少了最前面的一,再多的零都沒有意義,沒有健康,累積再多財富也是枉然。 企業主、公司...
市場訊息
台灣人壽:清明連假前夕7.2強震 各地災損頻傳 台灣人壽暨中國信託產險啟動受災保戶緊急應變服務
清明連假前夕發生規模7.2強震,台灣各地災情頻傳,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子公司台灣人壽保險公司(簡稱「...
市場訊息
<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預告>以病人為中心的複合式手術室
複合式手術室有手術室航空母艦之稱,今天三位醫師要帶我們一窺這個配置頂級設備、以病人為中心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