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件人姓名: | |
| 收件人Email: | |
| 寄件人電話: | |
金管會宣布實支實付調漲新制,掀起話題。八月底陸續發布實支實付費率調整指引。針對近年損失率偏高的保單,第一年最多可調漲三十%,之後每年可再調整十%。新制除了適用於新保單,也涵蓋已停售但續保中的老保單,預計將影響全台數百萬名保戶。
實支實付幾乎可以被稱為「國民保單」,在實支實付「限購令」上路之前,不少人都是同時持有多張實支實付保單。如今,金管會對實支實付保單大動作祭出改革,值得關注的不只是「調漲」,背後也牽涉社會大眾對制度公平與保險信任的課題:在保障需求快速變動、自費醫療費用飆升的情況下,費率怎麼調才合理?制度怎麼設計才穩定?
從經營邏輯看,根據保單歷史損失率調整費率,並無不妥;但若僅以保單的「整體平均損失率」為依據,而不考慮不同保戶的實際狀況,就可能引起爭議。例如,同一張保單,有些保戶健康狀況良好、幾乎沒有理賠紀錄;有些人則多次申請理賠。若這兩種人都被用相同的幅度調漲保費,健康管理意識高、風險低的保戶,難免會感覺自己被「連坐處罰」、也失去繼續投保的誘因,甚至加劇對保險「愈繳愈貴,保障卻沒變」的負面觀感。
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愈來愈多壽險公司推出以個人健康數據或生活習慣來訂價的「外溢保單」;實支實付調漲新制,如果能與此趨勢接軌,以更細緻、差異化的方向設計,或許也能進一步強化保險制度的公平與永續。
在這次改革中,金管會也設下三道防線:一、費率調整須經核准;二、首年設有調漲上限,後續逐年調整;三、要求保險公司分階段通知保戶,甚至建議以面對面方式說明。這凸顯了金管會不只開始正視實支實付長期虧損的結構性問題,也在風險控管與消費者保護之間,試圖尋求一套兼顧產業穩定與社會信任的平衡。
未來,若能進一步強化資訊透明,例如具體說明費率調整的依據、計算模型,或納入更細緻的個人風險評估依據,不僅減少民眾對保費變動的疑慮,也能穩定保險業在社會上的信任基礎,讓實支實付調漲新制的討論,從「保險又漲價了」的質疑,升格為「台灣保險制度再進化」的起點。
|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中國信託:「2015台日投資論壇」6月2日舉行為促進臺日企業合作升級,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協助經濟部、中華民國三三企業交流會舉辦「2015台日投資論壇... | 調查&排名 一場由海洋弧菌引起的意外爭端
經營海產小吃店的許先生,於2003年6月29日因意外受傷感染海洋弧菌,導致左下肢截肢,同年8月... | 市場訊息 富邦人壽:普悠瑪列車嚴重事故 啟動緊急應變方案台鐵普悠瑪號6432次列車,昨(21日)傍晚在宜蘭發生翻覆事故,全列車旅客366人,造成18人死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