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財經時勢
Z世代最怕的不是失敗 而是風險失控!
文/何楷平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5.07.01 (月刊)

如果問起Z世代,最擔心的事,答案會是什麼?睽違一年,「2025好險有你高峰論壇:Z世代的風險必修課」再度於淡江大學舉辦,吸引許多年輕學子前來參與。本次論壇由現代保險教育事務基金會主辦、《現代保險》雜誌協辦,並由和泰產物保險公司共同支持,旨在透過產官學界的跨界交流,提醒年輕世代在面對風險時,如何保持清醒並積極應對。

「今天論壇的目標,是要讓大家在結束後,覺得『好險有來』!」論壇主持人、現代保險教育事務基金會董事長林麗銖教授,以輕鬆且活潑的方式開場,她指出,「好險」的「險」不只是保險,更是「好家在」的意思,相信學生透過這場論壇,將能從被動的風險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風險管理者。

這場論壇吸引跨學科的學生熱情參與,除了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還不乏有國企系、外語系的學生,「我們身處於充滿多種風險的時期,網路風險與實體世界風險一樣重要,風險管理是每一個現代人,都應具備的知識與能力。」淡江大學學術副校長許輝煌致詞時指出,風險管理的能力不僅是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都需要具備的基礎素養,隨著社會環境的快速變化,更是Z世代最重要的必備技能。

資訊超載下的焦慮時代 Z世代如何找回主控權?

「這一代所處的時代,和我們當年完全不同,外在環境的變化非常劇烈,加上你們每天接收的資訊,遠比我們那個年代多得多,這可能也讓年輕人更容易產生焦慮、感到無所適從。」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副局長陳清源認為,年輕世代更需要主動辨識和處理潛在的風險,以避免風險降臨時,措手不及。

他舉例,學生在外求學租屋,就是風險與保險的常見情境。陳清源提醒,學生在外租屋,若因自身過失導致火災事故,即使房屋不是自己的,也可能面臨要負起賠償責任的問題。而市面上已有針對租屋族群設計的保險,可作為風險移轉工具。例如,學生可以投保針對個人動產(如冰箱、沙發等)的火災保險,也能透過附加條款納入法律責任保障,萬一發生意外可由保險公司代為賠償。「這些設計,都是為了讓承租人用保險來保障自身權益,避免日後陷入財務風險。」

說到對他人的責任風險,在產險業有三十年經驗的和泰產物保險公司總經理顏思齊有感而發。「比起你自己的個人財物損失,對他人生命財產造成的責任賠償,才是真正難以承受的風險。」

顏思齊回憶,當年踏入保險業,是先從理賠人員開始做起,工作必須處理理賠案件,經常面對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從客氣有禮貌到刻意隱瞞、甚至涉及詐保的情況,都曾經遇過。他強調,在第一線做理賠時,會接觸到各行各業的人,因此,理賠工作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流程,還需要高度的判斷力和責任感,才能在保障被保險人權益的同時,也維護保險制度的公平性。

顏思齊指出,保險公司不僅僅是賠償的角色,更負有公平解決爭議與防止詐保的社會責任。他表示,理賠工作除了技術專業,更需要從業人員具備正義感,才能維護產業的健全運作。此外,他也鼓勵年輕學子,及早建立完整的風險觀念,積極主動地了解和管理生活中的各種風險,避免因疏忽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網路詐騙無所不在 風險辨識力是生存技能

隨著網路科技的迅速發展,「以前我們說的『知人知面不知心』,已經演變成『知人知面知網路,但不知道哪裡找得到人』。」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預防科科長林書立生動描述。

換句話說,即使掌握對方的網路帳號與資料,仍無法確認其真實身份與意圖。他提醒,網路世界雖便利,卻也隱藏許多不可見的風險,「以前『老師說什麼就信什麼』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代年輕人更應該培養『積極求證』的習慣,而不是被動接受權威資訊,」林書立鼓勵學生多問問題、主動學習、積極求證,才能真正掌握主動權,避免在資訊繁雜的網路環境中受害。

此外,林書立也特別提出「三流人才」的新觀念。他認為,現代社會真正需要的,是能夠掌握「資訊流」、「金流」與「人流」的三流人才:能夠追蹤資訊的來龍去脈、了解金錢如何流動、並洞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化,就能在風險中保持警覺與判斷力。

近年來氾濫的詐騙,多半都來自網路世界,尤其許多遭騙的受害人,都是因為陷入投資陷阱;而隨著網路交易普及化,也有愈來愈多年輕人加入投資行列。對此,第一金證券投資信託公司董事長尤昭文提醒,近年流行的投資工具如ETF、比特幣或當沖交易,儘管看似便利,實則隱藏許多風險。他特別舉ETF為例,指出其配息可能來自較不穩定的資本利得,而非穩定的股息,對於涉世未深的年輕世代,更需謹慎管理投資風險,避免盲目追求短期收益。

尤昭文強調,投資理財要謹慎,但投資自己要大膽。「沒人要做的事,反而更值得主動去做,因為往往蘊藏著意想不到的機會。」尤昭文為鼓勵學生提問互動,特別提供「暑期實習機會」,再次激發了現場學生熱情參與,「多利用假期參與實習、暑期打工等,不但能夠提前了解產業生態、建立人脈,也能為未來的職涯,做更充分的準備。」他認為,主動積極的態度與行動力,正是Z世代在快速變動的世界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從生活保障到未來投資 年輕世代的管理思維

論壇現場,一位大二學生主動分享自己為機車投保超額責任險的經驗。他表示,儘管父母沒有特別提醒,但因為擔心萬一發生意外可能造成高額賠償責任,因此決定自行額外投保,展現了良好的風險管理意識。

淡江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系主任何佳玲指出,在場聆聽論壇的大二學生,高中三年正好經歷疫情時期,導致許多現場學習的斷層與缺口。她建議學生可積極參與各類論壇、課程及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提升自己的社交自信心,強化跨學科的知識與專能,也能進一步強化面對未來風險的韌性。

在來賓與學生熱烈互動的過程中,也能激發學生許多新的觀念;論壇中,林麗銖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保險是不是一種賭博?」引起學生交頭接耳、熱烈討論,其中一位研究生舉手發言,認為「保險不是賭博,因為賭博有人輸、有人贏。」

對此,林麗銖分享,「保險確實像一場賭博,只是一場『沒有人希望贏的賭局』。」她以輕鬆幽默的口吻解釋:「我們買保險,不是為了贏得理賠,而是希望透過保險,來緩衝發生事故時,可能面臨的巨大損失。」

透過與學生的現場互動,巧妙說明了許多人對保險的誤解,同時也提醒年輕世代,保險的真正意義在於透過集體力量分散風險,保障個人與社會的穩定與安心。

從觀念認知到行動實踐 成為掌握未來的「風險管理者」

論壇活動進入尾聲,學生們積極把握機會,向來自不同領域的來賓提問請益,「以前我對『風險』的印象,大多是虧錢之類的負面詞,經由這次活動,我重新認識了風險,也讓我知道『風險』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如何管理風險也是生活很重要的一件事。」一位來自非本科系的學生分享。

面對充滿未知且快速變動的時代,Z世代更需要積極且全面的風險管理觀念。透過本次論壇,來自產官學界的講者,從不同角度分享了風險意識、責任承擔、防詐觀念及人生規劃等寶貴經驗,不僅將成為Z世代在面對未來挑戰時的重要資產,更幫助他們在風險來臨前,做好充分準備,成為真正能夠掌握未來的「風險管理者」。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新光人壽:數據治理提高客戶有效聯繫率 獲全國首項客戶通訊資料治理新型專利
數據是數位時代最重要的戰略資產,新冠疫情推動新生活型態同時加速金融科技發展,為能有效使用資料數據優化...
市場訊息
勞動部:推動企業監督勞務供應商遵守勞動法令 提升派遣與承攬勞動權益保障
勞動部為強化非典型勞動者權益保障,與經濟部合作,就國內公司申請對外投資案件之查核,增加要求上市(櫃)...
財經時勢
【出刊精選】與新冠病毒共存 三大篩檢如何選擇?
新冠病毒的檢測可分為核酸檢測(PCR)、抗原快篩、抗體檢測。 「由於PCR深入鼻咽採檢,精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