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全球股市多頭行情,帶動投資型保單升溫,繼今(2024)年3月投資型保單單月賣出261億元新高之後,4月投資型保單趁勝追擊,單月新契約保費持續創下259億元,年增逾4成,可說是銷量大爆發。
主打兼顧「保障」與「投資」的投資型保單,吸引許多消費者青睞,但由於投資型保單牽涉投資風險,有意購買投資型保單的民眾,投保前不妨先停下腳步,先想想以下這五件事。
一、我能夠承擔 「投資損失」的風險嗎?
傳統利變壽險只要不提前解約,就不會虧損本金;但投資型保險盈虧自負,一旦績效不佳,投資報酬率為負值,隨著投資帳戶價值下降,身故保險金就會愈來愈少。也就是說,雖然投資型保單分為「投資帳戶」與「一般帳戶」,但投資績效好壞,還是會影響保險金的多寡。因此,購買投資型保單前,應審慎評估。
二、我買投資型保單 只是純粹為了「投資」?
雖然投資型商品具有連結投資標的的功能,但民眾經常有「投資型保單就是投資工具」的迷思。事實上,雖然投資型保單結合保險和投資的元素,但它畢竟是一種保險。因此,期望透過投資型保單「短期投資」、「快速獲利」、「保證保本」都是不切實際的想法。投資型商品的真正價值在於長期持有,才能夠突顯時間複利所帶來的投資效益。
三、「高撥回/高配息」保單 表示績效愈好?
類全委投資型保單的「資產撥回」設計,也就是俗稱的「月月配息」,符合台灣人喜歡領息的特性,但市場下跌時,保戶領的配息可能來自本金,當投資帳戶沒獲利,又要持續配息給保戶時,帳戶規模就會愈來愈小,績效自然很難有起色。
四、我能堅持長期持有 不會短期解約?
投資型保單的投資相關費用,包括申請手續費、保管費、管理費等,此外,還有保險相關費用,且保單解約成本相當高,在保單未滿期就提前贖回或辦理解約,不但面臨市場價格風險,還會造成本金損失,可領回的金額可能會低於已繳保費(即原本投入的金額),因此保戶需自行承擔解約的成本。
解約後拿回來的保費損失事小,但因為投資型保單畢竟還是保險,原有的保障也可能因為保單解約而中斷,萬一發生意外或體況變差,日後想再買保險,都會變得更加困難,有可能被保險公司加費,甚至被拒保,不僅損失投資機會,還喪失保險保障。
五、我有時間、也願意主動 定期檢視投資帳戶?
投資型保單連結投資帳戶,投資績效操之在自己手中,因此,如果懶得關心、也沒時間關注投資帳戶的績效波動,最後投資效益不如預期,也不能怪罪別人。
編輯推薦 | ||
健康醫療百科 基因檢測正夯 個人化醫療看俏二○○八年美國時代雜誌票選「基因檢測」是全球五十項最重要發明中的第一名。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 市場訊息 國泰金控:2017全球趨勢關鍵論壇 國泰金控洞悉全球政經脈動 即時掌握前瞻分享新方向
站在混沌動盪的2016年,轉身面向未知的2017年,全球經濟看似陷入「低成長陷阱」困局,面對... | 財經時勢 新鮮人買保險 掌握省錢3撇步
社會新鮮人起薪低,買保險更要懂得把錢花在刀口上。壽險業者提醒,社會新鮮人在買保險之前,首先要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