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投資組合基金的4個撇步
文/鄭淑弘(ING投顧董事長兼總經理) | 2007.08.01 (月刊)

很多投資朋友總是用羨慕的口氣對我說:「好佩服你們這些投資專家,每天接觸全世界這麼多消息、數字,我們看到就頭昏了,你們居然還可以從中判斷投資趨勢來獲利!」

其實,各行各業都有它的「眉角」,也都有專家,只要懂得善用這些專家的專長,借力使力,一樣可以提升自己的財富和生活品質,讓自己變成最聰明的「生活專家」。

五不  讓投資者畫地自限

如同「高股息」、「不動產證券化」的投資概念一樣,投資原本就應該依照自己的個性(積極、穩健或保守),作適當的資產或基金配置,但還是有許多人對投資感到茫然無助。

因為他們往往有以下5點共同的問題:

不 懂得挑基金?

不 熟悉何時轉換市場基金?

不 想煩惱資產配置?

不 知道什麼時候適合進場?

不 明白匯率、利率走向,為何捉摸不定?

上述的5「不」,是許多投資人遲遲無法或不願脫離銀行存款、標會等保守的理財模式,或者僅能侷限於投資台灣股票的主要原因。

只是,即便如此,結果卻往往是讓本金曝露在原可避免的風險中,或者因此錯失資產增值的良機。

組合基金績效穩健 推出後深受投資人歡迎

在財富分配趨於兩極化的M型社會裡,金字塔頂端的高所得族群,往往可以享受更多的理財服務,比如銀行的貴賓理財、基金公司的VIP專人服務、券商的財富管理…。

不過,一般投資人如果想要享受「量身訂作」級的投資服務,其實也有門路,組合基金就是其中1種選擇。

美國知名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曾在<選股戰略>一書中提到:「投資股票就像生小孩一樣,如果沒有能力扶養,就別生太多。投資基金也是一樣,不懂怎麼挑基金、不知如何做資產配置,不曉得何時進場,就交給組合型基金的經理人來煩惱吧。」

如果你是5「不」族的成員,那麼,你可以考慮透過組合型基金研究團隊的協助,幫你一口氣投資全世界許多優質的基金。而且,你也只需要投資1檔基金,就可以將全球的主要資產,包括股票、債券、不動產投資…等,一網打盡,既方便又省事。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2007年5月的資料顯示,國內投信共發行68檔國內及全球組合型基金,合計規模達2,162億元,從2003年4月第1檔組合型基金問世至今,平均每個月就有1檔新的組合型基金成立,尤其是2006年即發行20檔全球組合型基金,不僅發展快速,績效也還不錯!

投資組合基金的4個撇步

但是,現在市面上可供選擇的組合型基金越來越多,投資這種基金有什麼小訣竅嗎?這裡提出4個方法供讀者參考。

撇步1:落袋為安法

先設好停利點,當達到停利點時,將獲利轉至較保守的組合型基金。例如你買了積極型組合基金,已賺了3成,你可以減碼該基金,將獲利轉至保守型組合基金,本金還是留在積極型組合基金。

撇步2:目標投資法

以不同的理財目標來區分,選擇不同的組合型基金。一般來說,像是存退休準備金,若是投資期間有20~30年,便可以選擇較為積極的成長型組合基金。而為了創業或購屋所攢下的錢,選擇平衡或是保守型的組合基金較為妥當。

撇步3:風險速配法

投資的一般通則是:100-年齡=股票投資比重。換句話說,20歲的年輕人,原則可以將80%的錢,拿來投資股票型基金。但事實是,「年輕人可以很保守,老年人也可以很積極」。如果讀者十分清楚自己的條件,大可依據自己的風險承受度,選擇投資不同風險屬性的組合型基金。

撇步4:地基投資法

以打地基來比喻,先選定1檔組合型基金做為個人核心資產,這檔組合基金至少佔個人資產的5成以上,再搭配其他「衛星」投資,像是原物料、REITs、科技、亞洲等基金、甚至單一國家基金,來提升整體投資組合的報酬率。但要注意的是,單一衛星投資的比重宜控制在5~10%之間。

不過,儘管組合型基金越來越多,但發球權仍在讀者自己的手上。投資組合型基金其實不難,只要根據個性、目的、年齡,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標的,組合自己的幸福人生,真的很輕鬆!








編輯推薦
健康醫療百科
長輩看電視音量超大!恐是老年性重聽
如果家中長輩看電視音量開的很大聲、與人交談時不自覺提高音量或常聽不清楚他人說話等,就有可能是老年性重...
醫療、健康保險
靠保險 陪你教育下一代!(下)
從嬰兒出生前到大學成人可分為4個階段,階段1、有計劃懷孕,但還沒懷孕;階段2、懷孕後~小孩出生前;階...
市場訊息
臺灣銀行:寵物狗系列第二枚-牧羊犬彩色精鑄銀幣 俏皮登場!
臺灣銀行自107年7月25日起,於該行網站「黃金業務-紀念幣及套裝錢幣訂購」、營業部、各分行(簡易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