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財經時勢
準備報稅了!解約保單「逐高利」要繳稅?
文/編輯部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4.04.19 (新聞)

近兩年,在美國鷹式升息、台美利差擴大,加上台幣兌美元貶值下,不少民眾將壽險保單解約,轉買美債或美元定存,解除保單所領回的解約金,會不會有所得稅的問題?

事實上,如果民眾曾用該保單的保費列報所得稅扣除額,在解約年度就要把之前曾列報扣除的保費總額,以「其他所得」併入當年度的所得繳稅。此外,若所領回的解約金高於所繳保費時,兩者的差額也要視為所得申報。

換句話說,若是投資型保單,解約贖回的若是境外基金,在有資本利得情況下,必須申報海外所得計算最低稅負,但贖回的若是境內基金,就沒有稅的問題。

「這些都是在解約前就應先做好評估的,不能只看眼前的好處。」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服務部執業會計師林志翔提醒,解約除了要考慮解約當下稅的問題外,若把資金再去做其他海外投資,每年的配息與將來處分時所產生的資本利得,還是可能會有海外所得必須申報。

除了每年五月的所得稅外,還有一些非例行的稅負,譬如身故時被繼承人在境內跟境外所遺留下的財產需要繳納遺產稅;父母、祖父母贈與兒孫的財產,也會有贈與稅的問題,另外就是房地合一稅。

「以前處分房地產時,只有房子要繳稅,土地原則上免稅,但因為台灣房價越來越高、年輕人買不起房、越來越痛苦,於是政府在105年就推出房地合一稅。」林志翔說,房地合一稅與房地交易舊制最大的差異,在於需就房屋、土地出售所產生的實際收益一併課稅,並對「短期交易」課以35%或45%重稅,希望能達到抑制短期炒作、維護居住正義的目的。

除了房地合一稅外,還有一些財產稅,譬如房屋要繳房屋稅、土地要繳地價稅。土地出售,還可能要繳土地增值稅,難怪有人要戲謔說中華民國萬萬稅。

 

延伸閱讀:

最新版【節稅創富保典】來了!2024年報稅就看這一本

 

 

 

 

 




編輯推薦
財經時勢
3月號現代保險雜誌 精彩內容~最正典的精神科醫師 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任 許正典專訪
初次見面,就被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任許正典的爽朗笑聲給吸引,突然間給我一種感覺,每位心裡不安...
市場訊息
宏泰人壽:失智症人口衝上27萬 照護悲歌頻傳 攜手板信銀行舉辦講座
隨著高齡化、少子化的影響,根據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統計,目前台灣的失智、失能及身心障礙者,有超過5成是...
市場訊息
南山人壽:YOUNG光運動節 千人一起動起來BAM年輕
南山人壽致力推動保險從事後理賠走向事前預防的健康促進觀念,協助民眾越來越健康,繼去年在臺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