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財經時勢
壽險老店宣布翻新 業務通路大變革
文/鄭伃家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4.03.01 (月刊)

回顧這幾年,保險業面臨新冠疫情、全球通膨、高齡化和少子化的衝擊,即將在二○二六年接軌IFRS17與ICS的挑戰也逐步逼近。這些變化,讓許多經營穩健的老字號保險公司,也不得不調整策略方針以因應快速變化的環境。

 

接軌新制 保險業如臨大敵 多方挑戰 前仆後繼

近年來,保險業內部討論聲量最高的話題,無疑是二○二六年接軌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一七號公報「保險合約」(IFRS17)以及保險業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TW-ICS)。為了順利接軌新制,保險業將面臨極高的挑戰,包括重新制定經營方針、商品銷售策略制定等。

接軌新制的難度有多高?從金管會提出的三項寬容措施就能略窺一二。但接軌新制度影響最大的其中一個面向,就是更改保險損益的認定,這將大幅減少儲蓄型保單的業務比重,過去由銀行通路吃下大部分保費收入的情況將被打破。

 

三項寬容措施

金管會於2023年提出三項寬容過渡措施,包括15年超長的過渡期、高利率保單提供50基點的利率貼水,以及將淨資產影響數分15年認列。

 

對於壽險公司來說,銀行通路在財富管理知識方面較專業,但是對於保險商品的瞭解或是後續的保險單條款解釋、保險理賠等服務,可能不如專業的保險業務員,因此未來保險公司將主力放在結構相對複雜的保障型商品時,對壽險業務員大軍的仰賴程度將大幅提高。

然而,在少子化影響、人口結構改變下,業務員人力正面臨萎縮的危機,過去採取「人海戰術」行銷保險的優勢將不存在。包括國泰、富邦等壽險業龍頭均表示,近年來業務人員登錄人數下降,與人口紅利的消失脫不了關係,如何延攬人才進入保險業,將是台灣壽險業面臨的嚴峻挑戰。

為了接軌新制,永續經營,一些大型保險公司已經啟動改革,在組織改造方面積極展開創新。

去(二○二三)年底開始,就有公司大動作宣布調整公司各項經營策略,其中和保險業業績最直接相關的,除了商品以外,就是業務通路的變革。

專招、展業 走入歷史 打造敏捷式業務通路

在台灣,目前有近三十八萬的壽險銷售業務大軍,扣除保經代業務員,登錄在壽險公司的業務員人數為二○.八萬人。

其中業務人數居冠的國泰人壽,在去年年底啟動轉型計畫,並將今年定調為「業務通路的新元年」,將實施長達四十二年的「專招」及「展業」兩套制度,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組織架構調整。

「專招」及「展業」兩套制度的差異在於,前者以開發業務為主,工作重點在於業務拓展;後者則透過服務客戶,處理後續保單事宜,進而招攬業務。但隨著市場環境日新月異,專招及展業兩制的工作差異已逐漸縮小。

因此,國泰人壽將「專招」與「展業」兩大業務體制的優勢合併,「專招」業務部隊具備主動拓展業務的開發能力,「展業」業務部隊則與客戶建立長期情誼的關懷溫度,除了調整業務人員薪酬制度及管理階層組織架構統一,更融合兩套制度優勢後建構出新的典範制度,這也影響到未來兩個制度將適用同一套佣獎制度,創造出更敏捷的業務團隊,以因應競爭激烈的保險市場。

國泰人壽副總經理萬國興表示,除了制度改變,也同步優化主管職能培育,帶動組織共同成長,隨著公司業務通路轉型,也推動公司數位轉型,除了專業的教育訓練,也搭配著高效的數位工具,更有效培育新人,也讓客戶有更好的體驗。

數位賦能 導入生成式AI 打造業務精銳部隊

無獨有偶,今年一月由中國人壽正式更名的凱基人壽,對於提升業務員品質也提出新的規劃,就是透過這兩年最夯的「生成式AI」技術,導入業務員教育訓練系統,能夠利用AI模擬與客戶互動式情境對答,並將業務員需要的資訊快速摘要整理,讓業務員可以隨時對AI提問,加快學習和理解商品專業知識,透過數位化及AI系統,打造更均質、專業的業務員培訓流程,也能讓業務員更精準掌握客戶需求。

凱基人壽總經理黃淑芬表示,透過持續規劃數位賦能的方式,凱基人壽業務員登錄人數在近五年成長幅度高達四○%,二○二三年業務員第十三個月定著率更蟬聯業界第一,達八五.八九%。

由此可見,以數位賦能的方式培育業務人才,推動業務通路轉型,維持良好的業務員定著率,將有助於打造更高效能與專業競爭力的頂尖業務部隊。

增員觸角「橫向」延伸 啟動業務創新三大計畫

在競爭愈趨激烈的大環境,保險公司不僅透過多元工具輔助增員,更需要擴大組織的創新觸角,以應對未來挑戰。富邦人壽今年也有創新業務組織的發展計畫。

富邦人壽業務通路處副總經理陳寬偉表示,近年受人口紅利消失的衝擊,且為因應接軌IFRS17及ICS的兩大挑戰,未來將以銷售保障型商品為主力,而銷售保障型商品仰賴高度的保險專業知識及解說能力,因此,為培養更多專精保險的業務行銷人才,今年將擴大招募管道,將增員觸角向外橫向延伸到跨領域的業務菁英,例如房仲業,除了抓住增員的先機,也能拓展不同的客群。

此外,富邦也啟動業務創新三大計畫,包括產能精進、組織精實、專業精熟。透過提高獎金、菁英教育、鼓勵三年成處等優惠條件,吸引更多具有行銷組織經驗(包括擁有業務銷售或金融背景經驗人才)及對保險業有興趣的人才加入。這不僅有助於挖掘更多潛力人才,也能留住優秀的業務員戰將,讓業務組織能夠更加壯大精實。

創立一甲子首設通路長 挑戰企業文化重塑

不過,創新不能僅只是創造一個新的制度或商品,在重新檢視舊制度的基礎上,將既有組織重新塑型,也是一項艱鉅但重要的任務。

例如創立六十年的新光人壽,去年底大動作宣布設立新光人壽史上第一位通路長,將過去分開管理的業務通路、保經代、銀行所有通路,全都整合由通路長劉信成統一指揮,藉此提升機動性、提升效率。

不僅如此,過去在新光行之有年的固定工時文化,未來新進業務員將全面改為部分工時(既有業務員則可自行選擇),相較於現行全職工時的月薪,部分工時制的薪資(依業績不同)將有望成長一五%至二○%。劉信成不諱言,這是企業文化重塑的大挑戰,但這樣的改革可激勵業務員追求更高的業績,同時引發業務員內部創業的動機,提升業務員薪資收入之餘,更有助於吸引人才加入,留住優秀人才。

保險業創新調整體質 脫胎換骨升級永續

保險業正面臨環境與法規變化加劇,高齡化與少子化的衝擊、接軌IFRS17與ICS的影響、壽險同業與保經代的競爭愈加激烈等挑戰,這些勢必會加速保險業轉型。

儘管轉型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但也是給了一個業界全面升級的契機。可以肯定的是,整個壽險業在接軌的過程中不會一帆風順。未來,保險公司發展高保險合約服務邊際(CSM)商品、回歸保險保障本質將是必然的趨勢。培養出更高品質、高定著率,能夠提供多元服務的專業業務人員,也是現階段壽險公司想要調整企業體質、實現脫胎換骨的重要起點。

無論改變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能夠提供客戶更加優質的服務,讓壽險公司能夠永續並且穩健地經營,才是保險業創新的最終目標。

 

 




編輯推薦
市場動態
財富管理 客戶信任有秘訣
金融保險業務工作講求個人績效,無論是銀行理專、保險業務員,還是證券營業員,每個月的工作成果都會...
健康醫療百科
產後憂鬱持續2週以上 應尋求協助(詳全文)
前(11)日台中市1名24歲的新手媽媽,趁丈夫到附近公婆家時,抱著出生才23天的女兒,至住處隔街大樓...
人壽保險
解剖檯上找死因
死因認定問題是傷害險最常發生的身故理賠糾紛,由於常涉及可觀的死亡保險金,雙方各執己見不難理解。雖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