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現代看保險
商保這樣補位健保?別鬧了!
文/黃秀玲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3.11.01 (月刊)

最近「商保補位健保」變成熱門話題,甚至被視為挽救健保財務危機與照顧健保弱勢的一線生機。

其實,「健保只提供基本保障而且給的越來越少、限制越來越多,買醫療險才能補健保的不足,」早已是業務員慣用的話術,民眾也早已了解健保不可能包山包海,必須靠自己多買些醫療險。換句話說,保險業、保險業務員早在健保推出時,就已朝這樣的方向設計、銷售保單,民眾也早已學會用醫療險補自己健保保障的缺口。

因此,如果我們的官員或相關團體呼籲的「商保補位健保」是指用商業醫療險補健保不足的話,這樣的訴求基本上並無意義,因為既然是「商業」保險,除了合乎法令規範就靠精算成本控管,只要可行,保險公司豈有不賣的道理?民眾如果自覺有需要、預算也許可,自然就會買,何須各方基於解決各自的問題大聲疾呼?又何須大動作透過各種管道「發聲」徒招外行指導內行之議,若被認為是以官壓民更不足取。

除非官員與立委說的「商保補位健保」是指建構制度面的全面補位,而非碎片式的回應高聲量族群的訴求。

商保醫療險民國五十六年開辦,比健保的八十四年早了二十八年,兩者本非基於互補考量。後來提供基本保障的健保,確實讓民眾看到醫療保障的不足,因而帶來商業保險商機,不到三十年業務成長超過二十倍,迄今全國民眾持有的商保醫療險超過八千萬張,但是即使每人平均持有三張以上,仍有超過七百萬民眾因為不想買、買不起或買不到而沒有商業醫療險,而這些狀況在全民健保都不會發生,這也是必須自負盈虧的商業保險與有政府撐腰的政策保險最大的不同。

如果商保補位健保的目標是讓「全民」擁有多於現有基本保障的健保,而非照顧「個案」的話,那麼我們需要的是由保險公司參與的第二層健保。

商保能為健保制度效力的是人才與經驗,而非放寬或放棄始終遵循的保險法令與原理原則。要商保接受帶病投保?住院醫療可以理賠未住院?別鬧了!防疫險的經驗告訴我們,不該退的原則一步都不能退,否則即使沒有掉入深淵粉身碎骨,也必然傷痕累累難以復原。




編輯推薦
財經時勢
【10月號雜誌搶先看】大批壽險人力 流往保經公司的真相
每年鳳凰花開時,保險業都釋出至少三萬個職缺,吸引無數學子搶進「金飯碗」,尤其對外勤單位來說,業務部隊...
人壽保險
凝聚的力量 壽險是最有價值的保險商品
「自己的力量有限,別人的力量無窮」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社長黃秀玲,用有趣的二分法,說明保險互助扶持、...
市場訊息
遠雄人壽:防癌險全方位照護 獲2021保險信望愛商品創意大獎肯定
惡性腫瘤已連續39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平均每4 分31秒就有1 人罹癌,隨著醫療技術日益進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