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財經時勢
台灣壽險保費下滑趨緩?國際信評提6大預測
文/何楷平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3.08.24 (新聞)

歷經美國央行暴力升息,引發的淨值風暴及資金流動性壓力,不久後還得接軌IFRS 17和保險業資本標準(ICS)2.0,台灣壽險業的未來發展,可說是極具挑戰。對此,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針對台灣壽險業信用狀況及未來發展,提出6大預測。

1. 壽險業保費收入下滑速度 將趨緩

相較去年同期,2023年上半年壽險業保費收入減少11%,相較2022年的21%,下滑程度已明顯趨緩。惠譽預測,在接下來的12至18個月內,壽險業保費收入下滑趨勢,將會持續放緩。

2. 投資型、儲蓄型商品 規模縮減

金融市場的波動,將持續影響投資型保單的市佔率。此外,主管機關對儲蓄型商品的監管趨於嚴格,包括禁止銷售合約服務邊際(CSM)為負的新保單,也將導致儲蓄型商品規模縮減。

3. 接軌新制 壽險業轉向保障型商品

台灣壽險業將於2026年接軌IFRS 17,屆時透過CSM變動情況的呈現,壽險公司的獲利能力將愈加清晰。因此,這將促使壽險公司,把焦點轉向能夠產生更多合同服務邊際利率、有助於增加資本、具有獲利潛力的保障型商品。

4. 擴大健康險市場 有助壽險獲利能力

隨著台灣人口老化加劇,民眾健康風險意識抬頭,惠譽認為,未來醫療保健需求增加,將驅動健康險業務成長。惠譽指出,健康險業務的擴展,有助於壽險公司實現長期獲利能力的增長。

5. 壽險資本壓力大 台版ICS有助減壓

台灣即將於2026年實行ICS2.0,ICS2.0對壽險公司的資產和利率風險提出更高的資本需求,將使壽險業者支付更多的利息費用,尤其對過去銷售儲蓄型商品、具有較高保證收益的部分大型壽險公司而言,更嚴格的資本要求,將轉化為相對應的利率相關資本支出,其金額可能是目前的3到4倍。

儘管如此,惠譽認為,金管會公布的「台版ICS」祭出「在地化」與「過渡化」2大寬容措施,針對保險公司投資三類資產訂定台版風險係數,比原先預期的還低,過渡期從原本的10年,拉長到15年,均有助於減輕業者壓力。

6. 股權融資及發行次級債務籌資
惠譽預測,壽險公司將繼續透過股權融資及發行次級債務進行籌集資金。今年以來,幾家主要壽險公司發行的次級債券,已達約1,000億台幣,藉此增加資本水平。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健康署:高血脂盛行率達3成 「控脂4招」保健康
國人死於三高慢性病人數,已超越癌症!其中,高血脂初期症狀不明顯,被視為健康隱形殺手。根據調查,20歲...
財產保險
產險公司的意外險部和傷害險部 有何不同?
意外險和傷害險在人壽商品上定義是一樣的,但是看到部分產險公司的部門,為什麼還有分意外險部和傷害險部門...
市場訊息
安聯人壽:國際信評穆迪連三年確認台灣安聯人壽A1保險財務實力評級(IFSR)評等展望「穩定」
國際信用評等機構穆迪(Moody's)確認台灣安聯人壽A1保險財務實力評級(IFSR),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