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訊息
健康署:炎夏從事戶外活動 補水有3適「適時、適度、適量」 避免熱傷害的發生
資料來源:健康署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3.08.18 (新聞)

臺灣近年受氣候變遷影響,造成高溫日數及極端溫度隨之增加,在氣溫高的情況下從事戶外活動,人體的水分流失速度也加快,如果不及時補充,可能會引起脫水或熱傷害(包含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和中暑)等健康問題。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特別提醒,炎夏在享受戶外活動歡樂的同時,要時刻注意自身身體狀況,以及補充水分,並謹記「補水3適」,才能消暑平安,共度一「夏」。

一、適時:建議戶外活動前1小時喝水,並分兩階段補充水分;活動中每15分鐘喝水。

二、適度:依據天氣、活動量及流汗量,適度補充水分,不要等有口渴的感覺才喝水,因為口渴時身體已經處於缺水狀態;若活動超過1小時,則需補充含低濃度碳水化合物及電解質的運動飲料,避免飲用含高糖分、咖啡因或酒精成分之飲料。

三、適量:出門前1小時適量慢速喝水400~600毫升,避免急促喝水,腎臟在無法負荷的情況下,會產生電解質不平衡,造成「水中毒」;另,戶外活動中,每15分鐘飲水200~300毫升,避免熱傷害的發生。若運動前後量體重,減輕的體重就是缺水量,須逐步補足。

國民健康署提醒大家,夏日酷暑無論是從事戶外活動、運動、旅遊或只是在陽光下走走,記得隨時補充水分,有補充水分需求的民眾,可以透過「奉茶行動」APP,快速且方便找到距離最近的奉茶站(目前全臺灣近萬個免費裝水站),可以隨時補充水分與解渴,不再讓身體有缺水危機。

 

 

 




編輯推薦
健康醫療百科
空氣汙染 恐損大腦功能
國外一項研究發現,空氣汙染可能會損害記憶力與思考能力。 美國南加州大學安德魯斯老年...
健康醫療百科
癌症病患身心好痛 心理、藥物雙管齊下!
癌症患者常見的症狀中,以「疼痛」的影響最大,無論對病人的生理或心理方面都,都會造成相當大的不舒服感。...
健康醫療百科
火鍋料防腐劑超標 蒸煮不加蓋可揮發  
冬天冷颼颼,最適合吃熱呼呼的火鍋,但火鍋料安全嗎?台北市衛生局公布抽驗傳統市場、火鍋店、超市、餐飲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