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麻醉風險 應由合格醫師把關
文/周采萱 | 2014.04.11 (新聞)

麻醉是高風險醫療行為,必須由專科麻醉醫師評估病人體況後施行,臨床上許多病人對於全身麻醉後是否會影響腦部功能、甚至就此長眠不醒有疑慮。台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主任郭奇坤指出,全身麻醉從事前評估到手術監控,再到術後照護都必須嚴格把關,才能減少麻醉風險。

郭奇坤指出,全身麻醉是以掌管人力生理中樞系統的腦部為作用目標器官,人口老化加上流行病學的改變,越來越多合併心血管及腦部疾病的病患必須接受全身麻醉,麻醉風險也跟著增加。

體況不佳、心肺與肝腎功能差等病患,以及年長者都是麻醉高風險群,必須經過麻醉科醫師評估,才能上手術台接受麻醉。麻醉中腦部監測方式分為很多種,傳統方式多由血壓監測,間接計算腦部血液注灌壓力,仰賴醫師經驗判斷腦部血液灌流是否足夠。

不過,郭奇坤表示,血壓監測無法確實了解腦部血氧供應狀態,若麻醉中發生短時間的腦部缺氧就足以引起嚴重的後遺症,如缺血性中風、術後認知異常等,目前只有新式的監測儀器,能透過貼在病患前額兩側的近紅外線貼片,實際監測腦部皮層氧氣飽和度參數,及時觀察病患腦部血氧量,減少腦部神經傷害的發生率,但必須自費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全台灣只有九百多名麻醉醫師,許多診所都是找麻醉護理師操作,甚至也沒有搶救麻醉風險的儀器、技術與人力,尤其醫美診所常有這類情形。醫師提醒,接受麻醉之前,除了要做好術前評估外,病患最好主動告知用藥情形、詳細了解麻醉過程、確認是由專業的麻醉醫師施行、了解是否有足夠急救設備等,再簽麻醉風險同意書。




編輯推薦
健康醫療百科
吃飯配3C 情緒管控出問題(詳全文)
現代家長工作忙碌,三餐不規律,生活壓力大,導致對孩子身心健康疏於照顧,容易產生情緒控管問題。 ...
財經時勢
科技帶來「理賠通膨」 2年成長10~15%!
【本文重點】疲勞駕駛問題常發生於遊覽車、卡車等車種,澳洲使用「瞳孔偵測司機精...
人壽保險
十二「心」座解答篇:D、E、F型
D●準備先做好 良機一到可築巢 成家有望族 和男友/女友愛情長跑多年?還是許願在而立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