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明(二○二三)年十八歲成年新制上路,將為保險業迎來一波年輕新血的增員潮,在產學界專家眼裡,相較於「增員人數擴大」的直接效應,保險業務員的年齡下修至十八歲,為保險市場、行銷、公司本身及社會所帶來的四大正面效益,反而更值得期待。
一、刺激活化市場
「年輕人的思維還沒有很僵化,也許能夠為產業帶來一些新的刺激。」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林姿婷認為,年輕人進入保險業,對產業來說絕對是一件正面的事情,因為他們會為市場帶來活水,同時用新的思維、新的方式去經營市場。
三商美邦人壽業務通路本部副總經理黃秋源發現,其實台灣的年輕人滿懷熱情、鬥志,也很想打拚,但是缺乏平台,用台語形容就是「要拚無所在、落網抓無魚」。他相當期待十八歲年輕人投入保險市場,讓保險業務變得更活潑、更有效率。
二、用年輕人的方式行銷保險
「年輕人能接觸到的客群不一樣,有些客群就是得用創新的方法才能接觸到他們。」林姿婷認為,年輕人擁有與生俱來的數位優勢,十分擅長拍片、當Youtuber,「如果讓年輕人結合數位科技、用自己創新的方式行銷保險,不是很好嗎?」
三、為保險公司的形象加分
有業者分析,一旦保險業務員的年齡放寬到十八歲,保險公司也開始招募這批人。站在公司的立場,也許要投注更多的教育成本、年輕人的業績貢獻度也不會太高,然而若將其視為投資,就長遠的影響來看,對於整個公司年輕化的形象,有正面加分的作用,也可提高一般年輕族群對保險公司的好感度。
四、提升年輕世代的保險觀念
一位擁有多年資歷的保險業務主管觀察,近年來年輕人愈來愈習慣使用手機、網路投保,然而當保險事故發生或有疑問的時候,可能找不到諮詢的對象。因此,保險公司推出適合年輕人、可以網路投保的簡易型保單,由年輕族群來銷售,相信可以讓保險的普及率或接受度更高。
多數學者專家普遍認為,十八~二十歲可以自主買保險,對保險市場帶來的顯具商機的可能性不大,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十八~二十歲「購買保險的預算」相對有限。即便十八歲成年人可以自主買保險,對保險市場的商機貢獻,可能還是微乎其微。
事實上,還有另一個原因則是,台灣年輕人普遍沒有建立健全的風險意識,對保險的認知有限。南山人壽優質增員部經理謝至偉直言,對大部分的年輕人而言,買保險通常不會是最先考慮的選項。
不過換個角度想,若能透過增員十八歲的年輕業務員,由他們從自身視角洞察自我潛在的風險缺口,觀察同年齡層的實際需求,提供時下年輕人真正需要的保險保障,藉由同儕之間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年輕族群的風險意識,讓保險識讀教育的概念更向下扎根,長遠來看,也有助於拓展年輕市場的保險商機。
富邦人壽業務通路處資深協理李豪認為,現在很多學生主辦社團活動,透過行前購買旅平險、意外險,能逐步養成事故風險的觀念,未來一旦十八歲可以買保險,可以自己當要、被保險人,直接投保與保險公司洽定契約。
儘管年輕人對保險市場的業績貢獻,短期內依然相對有限,但隨著意外事故頻傳加上疫情衝擊,愈來愈多年輕人願意將預算投入到保險,謝至偉觀察,年輕人對創新型態、保費相對便宜的保險商品接受度較高,如外溢健康醫療險、長年期高保障型商品,是未來可期的保險新商機。
然而,保險從來就不是一步到位,一次就能買對買夠。人生死亡風險是拋物線狀態,本就該以當下的風險和能力,購買最適合自己的保單,再慢慢堆疊,而非一次購足。因此,雖然不必過度期待十八歲成年新制上路對保險市場能帶入多大商機,但是可以用時間換取空間,用更多的時間來培養年輕人的風險觀念,當未來有機會為自己的人生規劃保險時,就更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此外,儘管年輕人大多只有能力購買意外險等基本保障型商品,對保險市場的業績貢獻不大,卻可以讓年輕人體會保險保障的功能。
延伸閱讀:
更多完整的精彩文章,都在最新出刊的《現代保險》雜誌!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台北富邦銀行:帶著J卡去旅拍!「J要放閃」攝影活動開跑 上傳出遊照搶萬元刷卡金 快秀創意拿大獎!
隨著手機功能日益強大,拍照紀錄生活點滴已成為現代人日常的一部分,尤其出遊旅行時更少不了拍照打... | 市場動態 1月新契約保費成長13% 投資型鋒頭最健
【本文重點】各界看好壽險業在今(2018)年再破新高,今年1月壽險新契約保費... | 健康醫療百科 慢性病友 呷粽有禁忌
明(12)天就是端午節,包有各式餡料的肉粽,小小一顆熱量就會超過400大卡,對於慢性病患的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