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01愈危險愈需要保險!壽險投保率正成長
一場疫情,帶給全球莫大震盪,保險業雖也遭受波及,尤其第一線的保險業務員,因社交距離等防疫限制,跟客戶見面受阻而衝擊業績。然而,危機就是轉機,當危機來臨了,民眾的風險意識提高,保險需求自然就會增加,國人投保率依然穩定增加!
民眾因疫情衝擊經濟收入,所有支出預算都跟著緊縮,但對於保險保障的需求,完全沒有因此收手,反而持續成長。根據保發中心統計,相較疫情前(2019年),2021年壽險及年金險有效契約件數較前年增加100多萬件。
不只投保的件數穩定增加,換算每人平均持有的保單件數,也呈現正成長!2019年壽險及年金險投保率為256.09%,經過2年疫情侵襲之後,投保率來到264.81%,等於平均每人擁有超過2.64張保單,這還不包括件數最龐大的醫療險和傷害險!
02回歸保險保障 這個數字見端倪!
在疫情衝擊與主管機關政策引導之下,壽險業新契約保費一度大幅下滑。
2019年壽險新契約保費收入為1兆2,700億元;2020年初新冠肺炎大舉入侵,當年壽險新契約保費收入大幅下滑,傳統型壽險與投資型壽險合計收入為9,169.9億元,與2019年相較,衰退幅度超過3成。
然而,2021年壽險新契約保費收入回升到1兆480億元,成長14.3%,可能是下半年疫情進入三級警戒,民眾投保意願提升所致。
但值得留意的是,國人壽險平均保額持續增加。壽險新契約平均保額,從2019年的128萬1,498元、2020年的129萬4,917元,增加到2021年的136萬4,511元,2年內漲幅6.5%。
也就是說,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與罹病風險,並沒有阻礙民眾壽險保障觀念的提升,不少人因此警覺保險保障的重要性,而將「保費花在刀口上」,發揮保險保障的極大化價值!
03逾半數壽險業 個人壽險保額增6.5%
較疫情前、後個人壽險新契約平均保額,2021年較2019年成長6.5%,充分說明在這個關鍵時刻,民眾不僅更需要壽險保障,需求更是向上增加。綜觀各壽險公司的壽險平均保額,超過一半都呈現增加的趨勢。
04回歸低保費、高保額 「高槓桿」才是真保險
當疫情大規模爆發,染疫風險環伺在側,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下一位確診者。看著每日確診數、死亡人數不斷向上增加……「倘若染疫、不幸轉入中重症,甚至失去生命,家人未來的生活該怎麼辦?」未知的恐懼心情,讓不少民眾渴望尋求一份安心保障。
而保障就是保險真正的本質,無奈多年來國人的平均保額卻始終太低。根據壽險公會統計,2020年國人平均死亡給付僅56.9萬元,保障明顯不足;對此,金管會不得不祭出各種誘因鼓勵壽險公司力推保障型保險。
不只如此,去(2021)年金管會更加碼推出保障型保險商品平台,提供小額終老保險、定期壽險與重大疾病健康保險等3種主力型商品,訴求即為「低保費、高保額」,將保險簡單化,也讓保險回歸保障功能的主軸,讓每個人都能無痛投保,以不造成負擔的保費支出,換取相對足夠的保障。
而所謂「低保費、高保額」的高槓桿投保原則就是真正保險保障的精神所在。以保障型保險商品平台提供的保費試算為例,50歲男性投保60萬保額、20年期的小額終身壽險,年繳保費約2萬元,比一般市面上的終身壽險價格要便宜許多,目的就是希望讓國人能在低負擔下,將壽險保障做足,達到普惠金融的目的。
05疫後時代 善用保險雙十原則 快速檢視壽險保障
情來襲,讓人感嘆生命無常,更喚醒許多人風險意識不足的危機,而這也是提高保險保障的好時機。
但是要多少保障才夠?萬一家中經濟支柱不幸身故,要準備多少錢才足夠轉嫁短時間內頓失經濟來源的風險?
根據主計處統計,2021年平均國民所得每人為79.8萬,若按照保險雙十原則建議保額為年收入10倍來計算,至少需準備798萬元,才得以緩解家人面臨房貸、疾病風險及每月生活花費的開銷壓力。
然而,檢視國人壽險新契約平均保險金額,22家壽險公司的整體平均保額僅136萬元,占理想保額798萬不到2成,可見民眾整體保險保障意識仍有進步空間。
因此,民眾不妨將疫情這堂所費不貲的課程,視為一次自我審視的機會,好好進行個人保障總體檢!未來,倘若意外降臨,個人的保險保障是否足夠?是否足以彌補罹病、甚至身故造成家計中斷的衝擊?就國人現有平均保額136萬元來看,要達到理想中的保險保額,讓生活無後顧之憂,恐怕還有一大段長遠的路要走。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南山人壽:米克拉颱風保戶關懷措施米克拉颱風來襲,南山人壽與南山產物提醒民眾注意自身安全並避免前往危險地區,並於第一時間成立「米克拉風... | 市場訊息 衛福部:擴大身心障礙照顧 服務再升級行政院長陳建仁12日在行政院會聽取衛生福利部「身心障礙照顧服務資源布建計畫」報告後表示,目前全國身心... | 財經時勢 OECD:全球GDP、經濟成長率僅3%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認為,今(2016)年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可望成長3%,大致維持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