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品牌是企業非常重要的無形資產。但品牌是有層次的;第一個層次是知名度,接著是滿意度,最後也是最高的層次則是忠誠度。消費者對品牌產生忠誠度時,便不會輕易離開,品牌層次提升的同時,通常也會為企業帶來可觀的利益。
雖然知名度不完全等於品牌,知名度高,也不代表品牌就一定比較好,但好的品牌,知名度一定不低。當消費者面對一堆同類型商品時,知名度往往會成為抉擇與否的關鍵,這對販賣無形商品的壽險業而言,更是如此。畢竟保險不是雨傘,要民眾接受一個沒有知名度的壽險商品,並不容易!這也難怪壽險業者莫不卯足全力,總是不斷透過各種廣告、活動,設法提高自己的能見度與曝光率。
「電視」與「親友」是民眾認識壽險公司的兩大管道
但在設法提高知名度的同時,哪些管道最容易吸引民眾的注意及有效呢?
根據本刊第15回全國壽險公司評鑑調查,在13種經過提示的管道中,「電視」與「親友」分別獲得7成與6成8的勾選率,是國人認識壽險公司最主要的管道。
至於較次要的管道,則包括「壽險業務員」、「報紙」及「雜誌」。其中,透過業務員認識壽險公司的勾選率,從去(2007)年的4成3,增加到今(2008)年的5成1;透過雜誌的比率也小幅成長;但透過報紙的勾選率則隨著閱報人口的減少而下降。
此外,去年排名第6的「網路」,今年不但勾選率下降,名次也落後在「戶外招牌看板」、「DM」與「保險經代人公司的業務員」之後,顯見網路資訊的龐雜逐漸稀釋了個別公司的能見度。今年首度增列的「電話推銷」管道,也獲得1成6的勾選率;透過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的勾選率,則是不到1成4。
南山的知名度勾選率最高 但國泰、新光都在抽樣誤差範圍內
那麼,2008年知名度最高的壽險公司是誰?各家壽險公司的知名度排名又有什麼變化?
根據第15回評鑑調查,今年知名度勾選率前3名的壽險公司,依序是南山、國泰與新光,勾選率都超過9成。其中,新光僅小輸國泰0.47個百分點,南山也僅比國泰多了0.87個百分點;由於都在2.5個百分點的抽樣誤差範圍內,因此,今年國內最知名的壽險公司,應該是由南山、國泰與新光3家併列。
知名度排名第4的是勾選率近8成的ING安泰;台灣郵政壽險則擠下台灣人壽,晉級第5名。第6到第10名則依序為台灣人壽、三商美邦、富邦、國華與英國保誠。
與第14回調查比較,今年知名度前10大壽險公司中,除了國泰與國華之外,其他公司的勾選率都較去年增加。其中,新光提高了2.52個百分點,台灣郵政壽險與英國保誠都增加了5到6個百分點,而三商美邦不但從去年的第9晉升到今年第7,勾選率更是上升了8.55個百分點,進步最大。
觀察國泰知名度勾選率下滑的原因,應與廣告大多以國泰金控為主有關,國華則可能是活動曝光率不如去年,使得知名度勾選率掉到6成以下。
由於有5成1受訪者表示,是透過業務員認識保險公司,而今年知名度前10大壽險公司當中,除了富邦之外,其他9家又都是以自家業務部隊為行銷主力,再次印證業務員仍是保險公司相當重要的「活廣告」。
中段班公司勾選率在4成到2成間 後段班公司知名度有待提升
知名度排名在第11名至20名「中段班」的10家公司,今年的勾選率介於4成到2成之間。其中,除了保德信國際與幸福仍是以業務員通路為主之外,其他大多採取多元行銷通路,不是透過保險經代人、銀行理專,就是採用電話或DM等方式行銷,比較不容易在民眾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後段班」的9家公司中,除了台銀人壽之外,其他的勾選率都不到2成。其中,宏利及環球瑞泰雖然也有業務員通路,但因人數有限,要靠自家業務員建立知名度,似乎並不容易。而以銀行通路或直效行銷為主的中泰、安達與法國巴黎,知名度勾選率也都不到1成。
29家公司知名度最高都在 大台北地區、服務業與大專學歷族群
以各公司本身在各項目、族群的優、劣勢來看,在受訪者年齡方面,國泰、新光、ING安泰等15家公司在30~39歲的年齡層較具知名度;南山、三商美邦、富邦等11家則較為40~49歲的族群所熟知。
再以受訪者的月平均收入來看,在月入2.5萬元~3.5萬元族群享有較高知名度的公司,有台灣郵政、三商美邦、英國保誠等13家;較受家庭主婦或SOHO族等無經常性收入民眾認識的公司,則有南山、國泰、新光等9家;而幸福、台銀、安聯等6家,則是月入3.5萬元~5萬元族群心中知名度較高的業者。
至於受訪者的居住地、職業別與學歷方面,全部29家公司知名度勾選率最高的都集中在:大台北地區、從事服務業及擁有大專院校學歷等族群。
未來會投保的兩大潛力族群 對各壽險公司的認知情形為何?
目前已投保且未來會再次投保,或尚未投保但未來會投保的消費者,都是壽險公司要全力爭取的對象。在這兩大潛力族群的心中,各家壽險公司的知名度排名又是如何?
根據這次調查,知名度排名前4大的南山、國泰、新光及ING安泰等業者,在「會再次投保族群」的勾選率排名,也是位居第1至第4名;但在「將首次投保族群」當中,國泰則以8成8的勾選率,排名第1,南山與新光則是以8成5的勾選率,併列第2。
至於全體受訪者心中排名第6的台壽,在「會再次投保族群」的排名則為第5;而在「會再次投保族群」心中排名第6的台灣郵政,在「將首次投保族群」則是排名第5。
從勾選率分析,除了美國、中泰與安達3家之外,其他壽險業者在「會再次投保族群」方面的勾選率,都高過「將首次投保族群」。像南山、國泰、新光等前3大公司,「會再次投保族群」與「將首次投保族群」的差距,約在3到6個百分點之間;但有些公司兩者的差距卻超過10%,像富邦、英國保誠與遠雄等。
這除了顯示已經買過壽險民眾,對壽險公司的認知,遠高過還沒購買壽險的民眾之外,也顯示有些公司在未投保族群當中的知名度,未來仍有很大的努力及進步空間,值得想進入未投保族群市場的壽險業者注意,至少先讓潛在客戶知道公司的名字。
有效拓展公司知名度與提升品牌價值 才能在壽險市場長久發展
儘管知名度僅是建立品牌的第一個層次,後續更要達到讓顧客滿意、進而讓客戶對品牌產生忠誠,才算是有價值的品牌,但無論如何,打響名號、讓客戶上門,業者也才有服務客戶的機會。畢竟品質再優良、服務再貼心,如客戶根本不知道、不了解,結果沒有購買,對業者來說,也是枉然。
因此,想在國內壽險市場佔有一席之地、長久發展,有效拓展公司知名度與提升品牌價值,絕對是發展業務的必要手段,忽視不得!
編輯推薦 | ||
公、勞、農、健保 長照人口醫療費用 一般8.6倍
行政院主計總處25日公布台灣最新常住國民健康醫療概況統計,99年需要長期照護人口的醫療費用平均... | 人壽保險 超人媽媽和她的金牌保險二代(下)對大部分的新鮮人來說,「業務」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台灣壽險業務員高達三十八萬人,如何向外競爭,是... | 公、勞、農、健保 失業給付是懶人保險?
在電子公司擔任作業員的阿強,幾天前接獲主管的告知,因公司業務緊縮不得已要裁員,不幸阿強就是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