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38萬家中小企業 下一波高潮
文/江朝峰 | 2003.07.01 (月刊)

由於企業體的員工通常都會在一起上班,這種特性使得業務員服務起來效率奇高,所以非常適合職團行銷,而目前全國一百一十萬家企業中,由於兩萬家大型企業(製造業兩百人、服務業五十人以上)職團競爭非常激烈而七十萬家微型企業(員工五人以下)則類似個人性質,因此不是職團行銷的好對象,而除此之外的三十八萬家中小企業,據了解到目前為止,很多仍是職團行銷的處女地,所以業界相信下一波競爭的重點將會是——中小企業職團行銷。

古今雖不同 職團行銷風華再現

傳說中,職團行銷的經典,是由壽險業務員利用公司(如同屬公家機關)與個人職位(如處長)之便,發送一只公文到學校單位後,就儘可以大搖大擺的前往受文學校做說明會,而當天校長一大早就會率領教職人員在校門口迎接,會後也幾乎保證出現教職人員會拿身分證排隊投保的景象。但據業者表示,如此的豐功偉業已經有十數年不再出現了。

近幾年的企業職團則是標準的「先苦後甘式」的行銷,雖然在真正切入職團前會花費相當的時間與精神,但在切入後則由於加速度的效果,所以會有大量收成的機會,因此仍然相當吸引業務員投入,而形成新的行銷點,但比起以往,前置作業就必須非常的精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找切入點,而傳統上,「團體保險」是最常被用來作為切入職團的工具。

用團保切入職團 仍然大有可為

然而據業者表示,目前團體保險競爭非常激烈,不只費率要低、服務要好、加上經驗退費的機制,就算遇到損失率超低的團體也毫無利潤可言,因此除非有特殊考量,很多保險公司並不願意再全力支持用低價的團保來作為犧牲打,以換取不確定的後續職團行銷。

然而據了解,台灣團體保險的市場,無論是深度(我國團保的保障內容仍相當陽春)或是廣度(競爭激烈指的是大型企業)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尤其針對廣大的中小型企業的職團行銷,基本上團保仍然會是主要的著力點之一。

從員工權益切入 由熟悉的產業展開

其實除了團保之外,相關員工權益的勞保、健保、強制車險,現在都漸漸被運用來作為提供職場服務的方式,因為所有員工都會遇到這些問題,當事故發生而大家不知所措的時候,能有一個不纏不黏但又專業可靠的顧問可以諮詢,這對於企業人事部門的幫助是非常的明顯的。所以潘昌民、盧曉玲這兩位職團行銷的最佳業務拍檔就表示,除了在網站PO上能為職場員工顧問事項外,以Cold Call(陌生電訪)加上事件行銷的方式,往往能切入職工福利委員會或企業人事部門,爭取到做說明會或定期服務的機會。

當然陌生職團行銷畢竟效果比較難掌握,如果能夠從自己熟悉的領域找機會,不但信心度會比較高,效率也會相對提昇,因為同一個行業的人員是會流動的,如果口碑建立起來了,就很容易隨著人員流動而將業務拓展開來,在職團行銷的領域頗有心得的許順泉,就是從紡織業開始,現在則準備進入電子業;而從事職團開拓有八年經驗、永遠帶著可鞠笑容的張馨云則由人力仲介與食品業首攻,目前則在佈局最熟悉的鋼鐵業。

老闆點頭職團行銷就成功了八成

雖然職團行銷的機會看起來非常多,而這些中小企業也真的就在你身旁,但如何走進企業大門卻是一門大學問,如果單憑勇氣闖千關的結果,最好的狀況就是坐在會客室的沙發上看報紙,不但很難接觸到員工,甚至連總機小姐都對你防備森嚴。張馨云就透露,要順利進入職團,無論是明示或默示,一定要取得該職場老闆的許可。

由於中小企業員工數並不多,整個職場的脈動都在老闆的視野之下,如果沒有老闆親授「通行證」,就算僥倖進去了可能得隨時擔心逐客令了;但是要如何擄獲老闆們的「芳心」呢?張馨云特別強調:「要讓這些老闆知道你對他是有幫助的,你是有價值的」,至於如何著手,則巧妙各有不同。

綜合風險、責任與理財貼近老闆機會大增

據了解大多數中小企業老闆都不太清楚勞基法、勞工安全衛生法、工廠法等法令在整個企業經營時對雇主課予了什麼責任,所以可能一件職災案例就會拖垮了整個公司。

許順泉就表示:「讓老闆充分了解風險、責任與員工福利的關係,則老闆們才會覺得你是來幫他的。」

而這種法令上的風險,其實是可以透過事先對法令的了解與適當的雇主責任保險以及團體保險的規劃加以預防的;此時企業主既可以迴避經營上的風險又有可以免除法定責任,甚至也結合了員工福利,讓員工工作起來更有力,增強了內聚力之後對經營上的幫助常是非常的大。

「除此之外,如果讓老闆能先滿意你對老闆個人理財方面帶來的好處,則直接切入員工個人保險規劃的機會就會大增。」許順泉強調。

遵守職場規矩 才有展業空間

在老闆首肯了之後進入職場之前,卻也有一些基本規則必須遵守,否則功敗垂成的例子也不少。本科系畢業從進入保險業便從事職團行銷,累積了十幾年經驗的姚承捷提出了他的看法:「進入職場前一定要先了解這家公司的企業文化,否則很難融入其中,被排斥都還不知道是為了什麼;其次要特別尊重單位主管,畢竟這是人家的地盤,進出都要禮貌的打聲招呼;最後,千萬不要打擾人家上班時間,那會變成不受歡迎的人。」

進入了職場,除了繼續扮演好受歡迎的諮詢顧問的角色之外,就是展開個人壽險專業的時候了。幾位職團行銷的老將共同的建議,不要輕易去解別人的保單,在做保單體檢的時候應該完全站在客戶的立場做客觀的說明,有機會在幫職場做教育訓練時要儘量給予正確的保險觀念,心誠則靈,業務的累積效果是會讓你體驗到辛苦是有代價的。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中信商銀:房地合一稅新制上路 推出「房產交易所得稅務」概算工具
房地合一稅新制於今(2016)年上路,凡自今年1月1日取得之不動產,或於2014年1月2日後取得且持...
市場訊息
新光人壽:「罩」你平安好運 大甲媽祖加持保庇
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口罩成為民眾日常生活必需品,守護健康也安定民心,新光人壽獲大甲鎮瀾宮授權,特別設計...
市場訊息
三商美邦:騎士保 業界首創 最高百萬保障 保費最低每天不到1元
機車是國人最常見的代步工具,自行車(Ubike)更已成為全民運動,但市場上專屬騎士的保障仍付之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