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人壽保險
讓長期看護險 補足醫療保障缺口
文/顏真真 | 2008.04.01 (月刊)

隨著平均壽命延長、人口老化,加上意外事故頻傳,長期看護需求逐年攀升,從89年的33萬人,增加到95年的66萬人,經建會更預估,到120年全台長期看護需求人口將達到126萬人。

面對這樣的趨勢與風險,如果以為只要投保了住院醫療險、終身醫療險、重大疾病險及防癌險就足以因應,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不管是疾病或意外傷害導致的長期照護,最大的花費不在於醫療費用支出,而是在無法自理之下,必須長期依賴他人照護的龐大看護費用,而這些費用根本不在一般醫療險所提供的保障範圍。

醫療險僅提供住院醫療給付

新光人壽指出,即使擁有高額的醫療險,仍不足以涵蓋長期看護的風險,因為不論是一般的住院醫療險、終身醫療險或癌症險,保障的都是因傷病治療期間所產生的醫療費用支出。

而長期看護險則是提供傷病治療後,所致長期照顧的看護費用,是屬於一種長期性的看護費用保障,保戶一旦經認定符合長期看護狀態,保險公司就會以定期(每年或每半年或每月)定額方式,給付長期看護保險金,以提供被保險人需長期被照護所產生的費用開銷。

富邦人壽商品行銷部經理洪瑞霙說,一般醫療險提供的是住院醫療相關給付,只針對被保險人手術、住院期間的醫療花費給予理賠,至於出院後所產生的長期安養照護費用,就不在一般醫療險保障範圍,也因此一般醫療險並無法取代長期看護險。

長期看護險才能因應長期照護支出

台灣人壽業務發展部襄理侯熙娉,則舉例說明長期看護險與一般醫療險的不同如下:

43歲的老王因中風昏倒被緊急送醫,在醫院住了17天。治療後老王因腦神經嚴重受損導致無法走動、進食、排便,生活起居都需要他人協助,但老王在家人悉心照顧下,43歲中風後又活了27年,70歲身故。那麼:

◎當初若只投保了日額1,000元的終身住院醫療險,住院17天只能獲得1萬7,000元(1,000元×17天=17,000元)住院醫療保險金。當然在未來任何期間若老王再次住院,仍可申請日額保險金給付。

◎若投保的是保額100萬元的終身重大疾病險,可一次獲得100萬元的重大疾病保險金,70歲身故還可再領100萬元身故保險金(保額2倍扣除已領的重大疾病保險金)。

若投保的是20年期100萬元的長期看護保險,以台壽的商品為例,保險公司在老王經診斷確定符合長期看護狀態之日起算,且持續符合「長期看護狀態」達90天後,會先給付一筆保額20%的「長期看護療養金」,即20萬元(100萬元×20%=20萬元),之後每半年再定期給付保額12%的「長期看護保險金』,即12萬元,只要老王符合「長期看護狀態」就能持續領取看護金直到身故為止,身故時還可再領1倍保額的「身故保險金」,即100萬元。

以老王的情況來看,27年期間從長期看護險共可領到648萬元【100萬元×12%×(70-43)年×2】長期看護保險金,加計20萬的長期看護療養金及100萬的身故保險金,總共獲得768萬元。

雖然從以上的案例可以清楚了解,即使投保了住院醫療險、重大疾病險,仍無法支應長期看護的花費,唯有針對長期看護需求所設計的長看險,才可能分擔保戶的經濟重擔。

不過,相較於其他險種的銷售情況,長期看護險顯然並未受到民眾的重視。根據壽險公會的統計,96年國內長期看護險新契約件數才5萬8,548件,僅占整個健康險新契約件數的0.52%。若與95年相較,96年長期看護險新契約件數還衰退了35.65%。

儘管長期看護險銷售情況不如預期,但理賠件數卻有成長趨勢。根據壽險公會統計,95、96年理賠件數分別為1,022與1,233件(含初次給付及持續給付案件),推測應與多數長期看護險採主約形式銷售,給付內容包含身故或全殘,隨著保戶年紀增加,身故理賠件數也就跟著提高有關。

國內長看險銷售不佳的原因

對於國內長期看護險銷售不理想的情況,洪瑞霙認為,有以下3大主因:

一、國人長期看護風險意識明顯不足,使得長期看護險的接受度不如一般住院醫療險、癌症險。

二、長期看護險商品內容不易說明、是否符合「長期看護狀態」的認定不易,影響業務員銷售意願。

三、長期看護險比起一般醫療險用到的機會相較低,但保費卻不便宜,而使得許多民眾卻步。

三商美邦人壽商品部協理浦中敏進一步解釋,目前市面上銷售的長期看護險保單,多數都是結合終身壽險,除了給付長期看護保險金外,還提供身故保險金,因而使得保費較其他醫療險貴很多。因此,有些公司改推附約形式的長期看護險,希望透過降低保費,來提高民眾投保意願。

不過,浦中敏也表示,除了保費偏高的因素外,很多人以為只有老年人才會有長期看護的需要,因而不會把長期看護險列為該投保的項目,也是導致投保率偏低的原因。

應培養長看險銷售人才

承作不少國內長期看護險再保業務的慕尼黑再保險公司總經理李振國則指出,由於長期看護險的理賠條件較難認定,必須符合各家保險公司所規定的「長期看護狀態」條件,使得業務員在銷售時,必須更專業、花更多時間加以說明,加上台灣民眾偏好儲蓄型保險產品,對長期看護險這類純保障型商品的接受度不高。

因此,他認為,保險公司若有心推廣長期看護險,除在銷售業績上給予獎勵,更應培養專業的長期看護險銷售人員,像美國就有不少業務員專賣長期看護險,由於專業能力獲得客戶信任,在銷售上自然也有所收穫。

壽險業仍看好長看險後勢發展

雖然國內長期看護險銷售情況不理想,但多數壽險業者仍相當看好這項商品的後勢發展,尤其台灣逐漸走向高齡化社會,需要長期看護的人會逐漸增加,加上通貨膨脹、物價節節攀升,醫療成本逐漸墊高之下,長期看護險的市場需求將逐年增加。

李振國也認為,長期看護險還有很大的開發潛力,尤其在商品設計上,目前台灣都只是給一筆現金,但國外給付項目卻相當多元化,還提供家庭照護訓練、交通運輸服務、醫療設備、替代照護及預防醫療等服務,因此,他預估,未來台灣長期看護險也走向精緻化,提供更多樣理賠服務。

購買長看險應注意哪些事項

至於購買長期看護險應注意什麼?洪瑞霙表示,由於各家長期看護保險的給付項目及給付期間都不同,民眾在投保時,應詳細檢視保單條款或商品說明書。

在保額上,她建議,投保前先就現有壽險、醫療險進行全面檢視,再考量發生長期看護狀況的費用支出,包括自己的家庭財務狀況、扶養人數等,愈是家庭的經濟支柱者,所需的額度就須更完備。

浦中敏則提醒,目前長期看護險有終身型及定期型,終身型通常與壽險結合,會另外給一筆死亡保險金,但保費也相對較高,定期型通常是採附約方式,有給付期限,如覺得經濟負擔較重,或已投保壽險者,不妨考慮保費負擔較輕的定期型長期看護險。

不過,浦中敏強調,在投保時應以每月希望領取的長期看護保險金來決定投保的金額,因為目前各家公司的長期看護保險金給付方式不同,有些是以保額比例計算,有的則以保額倍數計算,因此,一定要多看多比較。

為自己的醫療保障再加分

雖然很多人都有投保住院醫療險、防癌險,甚至是重大疾病醫療險,但卻忽略長期看護的重要性,因而留下照護缺口。若能及早把長看險納入保險規劃,不僅讓保障更完備,也可以避免年紀越大保費越貴,或身體狀況變差而被拒保。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迎戰數位金融時代 國銀搶開智慧分行
國銀首家強調數位體驗和互動功能的智慧型分行(i-Branch)即將開業,目前有業者將植入高科技辨識系...
市場訊息
康健人壽:開辦網路投保 滿足數位時代客戶需求
康健人壽致力提供便利的銷售通路以滿足數位時代消費者的需求,宣布推出「好在康健網路投保專區」開辦線上投...
醫療、健康保險
長照保險全民納保,費率暫定1%
衛福部日前公布長期照護保險法架構,初步規劃仿效全民健保方式,不分大人小孩全民納保,費率暫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