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投資理財
家庭需要很多 一張投資型保單夠嗎?
文/鄭雅雯 | 2004.04.01 (月刊)

王俊翰與同在補教界服務的太太,想要幫二個還在唸國小的孩子準備教育基金,並且將來送孩子出國念書。王家一年多前透過在ING安泰服務的趙靜芬購買完整的醫療保單,雖然知道一家之主的保障很重要,但是38歲的王俊翰覺得終身壽險的保費很貴(目前100萬20年期終身壽險年繳保費約3萬4千元左右,20年總繳68萬),始終買不下手,所以當初只投保了10萬元保額的壽險。

因為趙靜芬了解王家的需求與問題,所以這一次她試著以投資型保險協助王俊翰思考這些問題的解決方式。趙靜芬一提到投資型保險可以解決保費太貴,無法購足壽險保障的問題,王俊翰一聽馬上眼眼睛一亮,有這麼好的商品真是太好了,因為王俊翰身為一家之主,的確應趕緊添購保障。

應避免一般常見的投資弊病

但是當趙靜芬一提到投資型保險連結的投資標的是共同基金時,王俊翰馬上出自本能的反抗,原因在於他曾每月5,000元定時定額投資海外股票型基金,不到一年的時間看著淨值一天天地降低,因受不了這樣的虧損,於是忍痛將它贖回。擁有美國期貨執照、台灣證券高級營業員執照及理財規劃師證照的趙靜芬,點出一般大眾的幾個投資通病:(1)分不清楚長期投資與短期投資的功效與意義;(2)很會買,很會投資,但往往無法掌握賣的時點;(3)不懂得投資配置;(4)隨市場波動應該適時轉換投資標的。

投資須因應人生不同階段需求

針對王俊翰的問題,趙靜芬提供她的想法,並在討論過程中,伺機加入如何以投資型保單幫王家解決投資方面的問題。趙靜芬認為,所有的投資都是為了因應人生各個階段不同需求而來,既然如此,就可以劃分出哪些需求該利用長期、哪些該利用短期投資作規劃。

以王俊翰來說,孩子出國唸書與退休就是長期的問題;所以長期投資一定要有獲利,至少不能虧損;過去保費較便宜,利用傳統儲蓄型或年金型保險來規劃,效果還不錯,但現在幾乎沒人會認為2%預定利率的傳統保單會是一種能獲利的投資工具,所以只好認真一點,利用其他投資工具想辦法累積獲利;像長期投資共同基金,只要將投資時間拉長,投資風險就可以降低,也能有不錯的投資報酬。而短期投資則以不能侵蝕老本為原則,尤其是不能動用長期投資的部位來炒短線,否則將會破壞整個理財規劃的結構;若無充足資金進行短期投資,那只好認份地用時間來賺取及累積。

投資須依資產配置做最好管理

一旦決定投資,就不能買了而不能理它,但是一般民眾一方面沒有太多時間盯盤,再則除非擁有專業的金融知識,否則也難以判讀趨勢的變化;這往往是會「投」資而不會「理」財的主因。其實將這部分交給專業人士不失是好方法,但是專家只有建議權,決定權還是在客戶自己身上。像趙靜芬花很多時間在充電,閱讀書報雜誌或上網來吸收最新財經資訊,並定期寄送自製的財經月刊送給客戶,並提供建議給客戶參考。

而無論長短期,投資的配置是很重要的事情,很多人因投資金額太少,覺得不須配置或是無法配置,所以落入投資過於集中的陷阱,像王俊翰之前的共同基金投資經驗便是典型,這部分投資型保險提供一個很好的投資平台,可以解決這類的問題,若是一個月5,000元購買投資型保險,扣除必要費用之後,餘額就可以依照客戶希望的投資比例,分配到保險公司連結的不同投資標的,達到符合自己需要的投資配置。

定期定額 隨時轉換投資標的

另外,運用定期定額長期分散時間風險的投資不失是一個好方法;但趙靜芬建議王俊翰要隨市場狀況適時的轉換投資標的,因為要支付孩子出國的費用不低,掌握股票與債券的輪動才有快速累積獲利的機會。而購買投資型保單利用保險公司每年提供數次免費轉換的優點,長期而言會比購買基金須支付的手續費還划算。

人身風險應最先打理好

經趙靜芬的說明,王俊翰已對理財規劃有了初步的認知,並且找出當時投資失利的原因,不是共同基金不好,而是沒有耐心長時間等待,與不知道轉移投資標的的重要。現在王俊翰對投資型保險產生了興趣,但是他也擔心既然是保險,保險費是否也像傳統終身壽險那樣昂貴,而且保障不足這件事情也是他一直擔心的,畢竟王家還需要依靠王俊翰一段很長的時間,絕不能出差錯。

趙靜芬花了一段時間,詳細跟王俊瀚解釋投資型的保險成本與相關費用,王俊瀚對往後每年只需花一點錢支付保險成本,就可以擁有高額的保障感到雀躍不已,即使必須支付基本費用他也認為划算。不過王俊翰覺得這張投資型保單,前幾年的保險費扣除基本費用、保險成本與行政費用之後,可用來投資的金額有點少;趙靜芬則建議,第1年保險費採用年繳方式繳納,10天之後,就可用增額的方式投入連結的投資標的參與更多的投資。等年紀大一點,再來減少保障的部分,將資金投入投資帳戶,因為那時的保險成本比較貴,而且小孩已有自立能力,「保障」對那時的王俊翰而言應該不是最重要的,該認真考慮的是退休的需求了。等)投保15年後,王俊翰53歲時,建議考慮開始降低死亡保額,增加投資部位,準備退休之需。

 

 

 

 




編輯推薦
健康醫療百科
主動脈剝離的幕後黑手-高血壓
近期有藝人於家中浴室猝逝,死因疑似為“主動脈剝離造成血管阻塞”,引起社會大眾...
市場訊息
合庫人壽:ESG成績亮眼 獲雙金一銀獎項肯定
合庫人壽今年榮獲「TSAA台灣永續行動金級獎」、「 台北金鵰微電影展 永續微電影金獎」以及「TWSI...
人壽保險
160億元演唱會保險未定案 麥可猝死拖垮全球第2大娛樂公司?
才華洋溢卻是非不斷的過氣搖滾天王巨星麥可傑克森,在美國時間6月25日猝死,雖然有不少死忠粉絲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