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為多重動脈瘤病人「拆彈」 複合式手術室協助解除三處危機
文/編輯部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0.12.23 (新聞)

71歲的劉先生罹患肺癌,腎臟功能也不佳,目前進行治療中。因腹脹、食慾不振、體重驟降,到童綜合醫院看診並接受相關檢查,赫然發現腎臟下有直徑6公分的腹主動脈瘤,雙側總腸骨動脈也各有4公分的動脈瘤,隨時都可能破裂而瞬間危及生命。

為求慎重,童綜合醫院安排病人至複合式手術房進行微創腹主動脈瘤血管內支架修補手術,及腸骨動脈血管支架置放手術。手術過程相當順利,術後隔天就可下床走動,住院四天即返家休養。

童綜合醫院心臟外科李志賢醫師表示,總腸骨動脈(也稱作髂動脈)又分為左右兩側,是腹主動脈末端的主要分支血管,主要是負責供應骨盆腔器官及下肢的血流。個案患有多重疾病,竟又在腹主動脈與兩側總腸骨動脈都長出動脈瘤,分別有6公分與4公分大小,隨時都有破裂的危險,所以需儘快進行手術治療。

以前作法是保留一側內腸骨動脈,另外一側內腸骨動脈要做栓塞處理,手術時間長而且會影響骨盆腔器官血流。健保署於109年通過腸骨動脈支架,簡稱IBE(iliac branch endoprosthesis),可以讓病人雙側內腸股動脈都保留,縮短手術時間也不影響骨盆腔器官血流。

安排在複合式手術室直接進行血管攝影,從會陰處切開兩個一公分傷口,然後將人工血管支架經血管攝影導引,順著血管置入至病變處。

李志賢醫師表示,複合式手術室可以直接進行血管攝影並同步手術,不用分次或移動檢查,對複雜性及多重疾病的病人來說,大大降低了手術風險。這次病人接受腸骨動脈支架置放手術,避免阻斷內腸骨動脈血流,可保留骨盆腔血流,避免骨盆腔器官的損傷。

 

 


(本文由童綜合醫院提供)

 

 




編輯推薦
市場動態
抵科技衝擊 學者:加強教育訓練!
雲端科技、行動裝置、海量資訊浪潮擴展到保險業,未來不需人為服務了嗎?保經業又是怎麼看待這波新趨勢? ...
投資理財
15張年金險大比拼
根據內政部統計,民國八十到一○○年間,台灣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數從一三四.五萬人攀升至二五二.八萬...
財經時勢
保險滲透度 台灣6度蟬聯全球第一
台灣能夠排名全球第一的項目不多,據Swiss Re最新發表的Sigma統計顯示,2012年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