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近幾年保險行銷通路越趨多元,許多金融機構開始涉入保險領域,對保險畢業生的就業選擇也發生了影響。本次針對畢業生最想加入的行業問項中,希望能到有保險人才需求的銀行、證券或投信、投顧公司上班的畢業生有22.33%,得票率最高。想加入以保險為主體的金控公司者,占16.26%。
想進傳統保險業工作的合計35%,分別以12.62%、8.25%、8.25%、6.06%的占率分配在外商與本國產壽險公司中,看得出來不論是產壽險業,外商公司還是比本國公司人氣旺。至於保險經代人公司,去年業務員增加了8、9千人,今年有意願投入的畢業生,也有4.37%。另外21.85%的畢業生則不在乎公司類別。
公司制度好最合畢業生的意
那麼,面對步入社會後的第一份工作,畢業生選擇保險公司時最在意的因素是什麼呢?根據本次調查,前3大考慮因素「公司制度」、「發展潛力」及「工作環境」的比率皆在六成以上,其中居首的「公司制度」更占79%,可見畢業生相當重視公司制度中所包括的升遷、進修及員工福利等,顯然這些年輕人對於工作還是希望能有長遠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有近6成的受訪學生表示在乎薪資待遇,但或許是受到「景氣差、有工作就很好了」的心理影響,今年將待遇列為選擇保險公司時考慮因素者僅占49.89%,下滑近一成。至於常言的「離家近」,對本次受訪畢業生的重要性,倒顯輕微,勾選率為34.92%。。
五成以上畢業生不願做外勤
想進入保險業工作受訪學生,偏好內勤或外勤工作呢?根據統計,今年想從事外勤招攬工作的學生有13%,想從事內勤工作的人則超過56.03%,另外30.97%則表示「內外勤工作不拘」,調查結果與去年相仿。
外勤:ING安泰蟬連冠軍寶座
若分析畢業生最想進入的壽險公司,勾選有意願從事「外勤」工作的受訪者,最嚮往的公司依序是ING安泰、南山、國泰、三商美邦/富邦、及新光人壽。ING安泰、南山及國泰3家公司排名與去年相同;來勢洶洶、以黑馬之姿擠入前五大的富邦,則與三商美邦並列第四,新光居第五。
而去年以4.8%占率排名第三的保誠,近年來積極舉辦校園徵才博覽會廣納莘莘學子,並於今年推出新秀培訓計畫,只要考核達一定標準,幾能領取約2年的新秀津貼,但今年的調查保誠卻意外地跌出五名之外,令人不解。
這些想從事外勤工作的受訪學生,優渥的收入是首要誘因,勾選率44.44%。其次有27.44%是因為外勤工作富挑戰性而心動。另有16.67%看重外勤工作時間較自由的優點,而因高成就感、較快取得高職位頭銜等因素,則分別有6.67%及3.53%勾選率。
內勤:冠軍異主國泰躍升第一
至於想從事內勤工作的保險系所畢業生,最想加入的壽險公司排名,今年可說是大變動。去年以29.7%勾選率排名第二的國泰,今年勾選率爬升至40.51%;去年內外勤畢業生最「哈」的ING安泰,勾選率則由37%下滑至30.38%,兩者名次互換。
另外,積極與各大專院校保險系建教合作、提供學生實習機會的新光人壽,對保險教育的貢獻逐漸深植學生心中,因此去年雖在榜外徘徊,今年便以8.83%的勾選率與富邦人壽並列,晉升第三。
從本次畢業生最嚮往從事內勤工作的前三大排名來看,榜上有名的公司,除了ING安泰之外,國泰、新光與富邦,都是以金控為主體的保險公司,可見金控體制對於畢業生相當有吸引力,而這點也與16.26%應屆畢業生想到以金控為主體的保險公司工作的調查結果相呼應。
而以堅持走專業路線的保德信國際,也以2.53%的認同,擠入今年前五大。原排名第三的南山,則退居五名之後,也許與去年南山內部做了頗多人事調整,未積極增才有關。不過,南山已於今年推出「追星計劃」,透過公開評核甄選流程培育內勤人才,能否發揮作用,有待觀察。
核保發單工作最受內勤志願者青睞
若細分選擇內勤工作者最有興趣投入的工作,勾選率最高的是核保發單(23.56%)。或許是受投資型保險與投資話題的影響,表明想任職於投資部門者有15.71%;至於有意願從事企劃及教育訓練的保險系所畢業生也不少,占率皆超過一成。另外,再保險、會計/財務、精算數理及電腦資訊等工作,由於非屬保險系所學生之專業,勾選人數偏少。
比較特殊的是,或許是受到勾選其他項目增加之故,想從事理賠工作的比率,明顯減少,占率從去年的12.5%一口氣滑落剩8.12%。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保險產業前瞻論壇】IFRS17好可怕! 標準人壽如何瀕死回生?台灣即將在2025年正式實施IFRS 17號公報,這個被視為保險業大魔王的財報大變革,讓處於低利環境... | 投資理財 類全委投資型保單 6大附加費用+10大投保需知6大附加費用
1.保費費用
■期繳
■前收型:2007年10月以後銷售的投資型保單... | 市場訊息 新興市場投資轉向 Ticks有機會取代Brics隨著巴西和俄羅斯經濟嚴重衰退,以科技業掛帥的台灣與韓國取而代之,國際間更將二國及中國、印度認定為新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