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中風易引起失智症? 國衛院發現預知生物標記
文/編輯部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0.10.23 (新聞)

中風是血管性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危險因子,中風患者如果存活下來,26週內會逐漸恢復功能,然而有三分之一的中風患者會伴隨認知功能障礙的現象。

國際研究報告指出,中風病人得到中風後失智症(post-stroke dementia, PSD)的機會約30%。首次發生中風的病患,在一年內發生失智症的比率為7.4% ,而復發性中風後失智症的發生率則高達41.3%,目前仍沒有有效的生物標記,足以觀察並確認罹患中風後失智症的風險,以即早控制及治療。

國家衛生研究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劉玉麗研究員與林口長庚醫院失智症科陳怡君醫師合作,分析缺血性中風病患的認知功能狀況及相關生理變化,研究發現,中風後罹患失智症病患血漿中D型胺基酸氧化酶(D-amino acid oxidase, DAO)的濃度,較中風後無失智症的病患或健康者顯著的增高,也許可視為是中風後失智症的獨立標記,未來或可用來預測失智風險,進一步預防失智症的發生。相關研究成果已於2019年10月刊登於國際神經學期刊《Frontiers in Neurology》。

 D型胺基酸氧化酶(DAO)是一種廣泛分佈於中樞神經系統的酵素,由於缺血性損傷會誘發神經元產生過氧化物酶體生物源,中風後血液中DAO的表現量可能因此增加,DAO會催化D型絲胺酸產生有毒代謝物,導致氧化壓力反應,干擾細胞的恢復。

其次,D型絲胺酸代謝物會調節神經元突觸中甲基天門冬酸(N-methyl-D-aspartate, NMDA)的受體反應,影響神經元存活與突觸可塑性,並於過程中產生具神經毒性的過氧化氫導致神經退化。

此次研究分析20名PSD患者、53名中風後無失智症患者(post-stroke without dementia, PSNoD),以及71名年齡和性別相匹配的健康對照者(normal controls, NC),發現周邊血液中DAO濃度的升高與慢性中風患者的失智狀態有關,但仍需要與更多不同種族患者的資料交叉比對分析,如果能持續驗證末梢血漿DAO濃度可做為預測復發性中風後失智症的代表性生物標記,就能更進一步的預防失智症的發生,並且發展調控DAO相關的治療標記藥物開發,對未來中風治療將有深遠的影響。

 

 

(本文由國衛院提供)

 

 

 




編輯推薦
市場動態
血汗醫院遍及9縣市 21家醫療院所違規  
醫療改革基金會彙整101~102年各縣市政府違反勞動基準法事業單位,發現21家醫療院所有超時工...
市場訊息
臺灣銀行:日本郵便制度150周年紀念彩色精鑄銀幣上市 把握珍藏良機!
臺灣銀行自110年11月10日起,於臺灣銀行網站「黃金業務-紀念幣及套裝錢幣訂購」、各分行(簡易型分...
人壽保險
新手父母沒保險 孩子更危險
今年54歲的成德,是金控公司的高階主管,在台北工作,已婚,育有三名子女,大兒子今年25歲,二兒子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