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小倪從壽險公司跳槽到保經公司後,無法將續佣帶著走,認為這是一筆不小的損失,因此回頭向原東家提出告訴。一審時小倪的主張不被法官採納,但二審高等法院卻出現逆轉,認為壽險公司必須支付離職業務員續佣!
這起出乎意料的判決,會不會造成其他離職業務員群起效尤,或讓壽險公司業務人力流失問題更嚴峻?對保戶權益又有什麼影響?
保單佣金是業務員的工作報酬,不論壽險公司採承攬制或僱傭制,都必須在勞動契約或制度合約上,明白揭示佣金的項目及給付方式,包括賣出保單第一年所領的「初年度業務獎金」、保戶持續繳費就能領的「續年度業務獎金」或「續年度服務津貼」及其他獎金等(詳表一)。
除了躉繳保單外,所有期繳保單的招攬佣金,業務員第一年只能拿一定的成數(通常是八成,各家不同,壽險公司與保經代也不同),其他的部分就分三~六年給付,因此業務員若離職,續期佣金能否繼續請領,就必須視當初合約對續期佣金的定義與規範。
初年度業務獎金是由要保書上的招攬人領取,並無疑慮;問題就在於續年度業務獎金與續年度服務津貼,如何劃分?
事實上,一般口語俗稱的「續佣」,在多數勞動契約中,是以「續年度服務津貼」的字眼呈現,也就是說,續期佣金是以繼續提供售後服務為前提,業務員一旦離職,因為個資因素無法再取得保戶的資料,也就無法以原壽險公司業務員名義繼續服務客戶,自然也就不能領取續年度服務津貼。
不過,這起判壽險公司敗訴的承審法官卻表示,被告壽險公司的續期佣金在合約上雖列為續年度服務津貼,但續期服務津貼的領取條件,又依據「保戶是否有持續繳費」為準,因此認為,只要保戶有持續繳費,原業務員就應取得招攬報酬,只不過該報酬是分成多次給付而已,所以離職後應可繼續領取。
不肖業務員勸誘解舊換新,就是衝著佣金而來,有了這起離職後還能領續佣的先例,解舊換新亂象能否趨緩?會不會讓原本就面臨人力流失的壽險公司,門戶大開?而業務員離職後,就算甩手不管保戶,依然能領得到續佣收入,會不會助長更多孤兒保單?被公司安排接手孤兒保單的業務員,服務津貼又該從何而來?
成交貢獻VS.服務費用 如何劃清?
壽險續佣問題存在已久,尤其是採取承攬制的公司,業務員透過工會跟公司爭取,事實上業務合約都有載明,只是雙方經常各自解讀,為能解決這樣的爭議,保險局已提出佣金明確化、契約化的兩大方向。一是明(二○二一)年起,壽險公司送審或備查的保單文件上,都必須載明各通路的續年度業務獎金、續年度服務津貼的名目及給付方式,作為佣酬認定的依據。
二是只要屬於業務員成交保單的貢獻,除了首年佣金外,續期佣金就算遞延分年給付,也必須付給同一人,縱使該業務員已離職,只要保戶持續繳費,就應持續給付原約定的佣金。
若是「售後服務」的津貼,顧名思義就是支付給提供保戶後續服務者的報酬,原業務員離職,無法取得客戶資料,無法再提供服務,當然該筆津貼就該改由接手服務的業務員領取。
保險局表示,壽險公司在保單設計時就得「寫清楚」且要合理,若保單成交後,後續不需提供服務,只是佣金遞延、分期撥給,就不能定位為續期服務津貼,也不能因業務員離職而不給。
不過,真的有保單完全不需要服務嗎?就連躉繳保單或儲蓄險,也可能面臨要變更或理賠問題。S壽險公司外勤主管就坦言,「基本上,現在所有的『續佣』都應該列為『續期服務津貼』,保戶持續繳費,業務員也要持續服務,有提供服務才能領取報酬,這天經地義,如果業務員離職續佣照發,那提供後續服務的人津貼從何而來?」
保險局的政策仍在試行階段,能否清楚界定招攬貢獻與後續服務?尚待觀察。但不論續佣該屬誰、離職後可否續領?學界及業界都普遍認為「佣金長期化」才是治本之道。
佣金長期化可行性? 壽險高層這樣說
目前保單佣金多集中第一年發放,首佣約占八成,因此業務員會集中火力開發新客戶、推銷新保單,以獲得最大利潤。
而佣金長期化,可將每年佣金的比率差距縮小,假設總佣金為一百元,或許可以第一年給四十%,剩下六十%分十年按階梯式提供,各種方式都可以討論,但不論如何,只要把第一年佣金降低,拉長後續期間的各期佣金,如此一來,長期耕耘的業務員累積的續期佣金就很可觀,不會短視只看第一年,對於客戶的後續服務也會更用心,將「短期銷售」轉型為「長期服務」,回歸保險契約的初衷。不過若業務員離職可領續佣,等於將佣金長期化的美意大打折扣。
對此,從業三十年的N壽險公司外勤主管直言,「佣金可帶走,倒楣的是客戶,佣金與服務本來就分不開,」對業務員來說,保單成交的第一年,是他耗費最多心力,最辛苦的日子,且初年度佣金(FYC)會用於計算年終獎金及組織津貼,若佣金長期化大幅降低FYC比例,第一線(尤其是菜鳥業務)恐怕難以生存,不只降低留存率,也進而影響客戶權益。
A壽險公司高層也持同樣考量,「新人撐不過前面二、三年,人力大幅萎縮,也會反映在FYP上。」
已將首佣比例調降的S壽險公司則說,自家六年期保單FYC已來到三十八%,「大部分業務部隊都沒有底薪,或底薪非常低,同樣業績收入下,新人只要一周一件就能達標,若平準化,一周至少要成交六件,他要怎麼活下去?」
不以高佣金為噱頭的T保經公司老闆,也同意S公司說法,長期化是好的方向,但比例如何拿捏,必須非常謹慎。
另外S壽險公司也擔心,佣金長期化降低FYC,可能會讓以終身為主的保障型商品更難賣,反而形成短年期商品熱賣的狀況,「躉繳商品如何長期化?還有待精算。」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現代保險10月號382期雜誌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華南銀行:守護基層體育幼苗 百萬贊助景美女中拔河隊華南銀行自去(107)年起,每年贊助景美女中拔河隊新臺幣100萬元經費,協助選手們參加各項國際比賽。... | 財經時勢 踢到小石頭 糖尿病足截肢真意外!?當糖尿病碰上意外事故,經常就會迸出意外險理賠的爭議。去(2014)年彰化一名黃姓男子,因自身的糖尿病... | 醫療、健康保險 補充性健保 商保健保合作新契機看病有健保是台灣人最幸福的事,全民健保不只讓民眾安心就醫,也間接帶動商業醫療保險的發展。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