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人壽保險
團體年金險商機720億
文/鄭慧菁 | 2011.03.01 (月刊)

美國是世界上保險最發達的國家,且企業善於利用團體險照顧員工福利,二○○九年團險市場占有率超過四○%;反觀台灣團體險市場,二○○九年僅佔壽險保費收入不到一%。

雙方差距為何如此之大?是台灣企業較不重視員工福利,還是計算基礎有差異?

團保損率高 業者卻步

分析台灣團保市場占率極低的原因,A再保公司認為,團險的風險過於集中而且價格殺得太低,幾乎沒有利潤空間,公司甚至定下內規不許承保千大企業的團險,因為額外批註的給付條件讓已經沒有利潤的團險損率居高不下,在只能開發中小企業的前提下,經營團險市場顯得有些意興闌珊。

但同樣是風險集中的團保市場,為何在美國市占率可以超過四成?若從保額分析,二○○九年美國壽險保額個人件為一七.二兆美元、團體件為一○.三兆美元,團體險約為美國人承擔了三七.四五%的死亡風險。

社會福利制度不同 團險規模差很大

怡安班陶氏保險經紀人協理陳業君表示,團險在美國扮演相當重要的社會福利角色。台灣員工的退休、醫療保險,是由企業與員工每月提撥一筆金額存入由政府經營的社會保險部門,這些類似美國團保年金險與健康險的支出,並不會反應在壽險統計數字之上,而美國員工不論是退休或醫療照護,絕大部分是向保險公司購買團險來因應。

美國退休員工的社會安全建構在三種制度上,一是國家社會安全法案下的退休制度、二是民間企業的退休制度,第三則是個人退休專戶制度。

美國國家社會安全法案的退休金,和台灣的勞保年金很相似,由員工和業者提撥一定比率的社會安全稅(Social Security Tax),員工退休後再以年金方式支領,稅率隨著給付人數與項目的增加、給付水準上升、人口老化迅速等因素而調整。

民間企業退休制度是雇主吸引優秀人才的方法之一,由企業向保險公司購買年金險做為員工退休計畫,也有企業與員工按比例分擔費用的案例,這項制度與台灣的勞工退休金制度很接近。

美國四K退休專戶制度 創造團險年金市場

個人退休專戶制度又稱為四○一K制度,政府藉由賦稅優惠吸引民眾提撥退休金,締造了全球最大的退休金市場。這項制度是由雇主向保險公司或金融機構申請設立專戶,員工每月可提撥薪資的一%~十五%至退休金帳戶,提撥的金額可在申報所得裡扣除,等到年老提領時再納入課稅。

由於美國老年人口賦稅優惠額度高,在政策吸引下,民眾多願意自行籌措退休金,這些計劃就是創造美國團體年金險保費收入的主要財源。二○○九年美國團體年金險的保費收入達一○二七億美元,與個人年金不相上下。

此外,美國的醫療費用昂貴,也是團險市場蓬勃發展的原因之一。美國員工的醫療福利主要由雇主提供團體醫療保險,二○○九年美國團體健康險的保費收入達九○○億美元,是個人健康險七五四億美元的一.二倍。

七二億元年金險商機 團險新市場

從美國的經驗來看,團體年金保險是亟待開發的新市場。

台灣的團體保險分為壽險、健康險與傷害險,並沒有年金險。企業幫員工投保傷害險和醫療險的狀況已相當普遍,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統計,二○○九年台灣企業總家數約為一二六萬家,總就業總人口計有一○二八萬人。而根據保發中心的壽險統計資料顯示,二○○九年團體健康險的投保人數達一六八八萬人,傷害險也超過一二九七萬人投保,這還不包括企業向產險公司投保團險的部分,足見企業除了為員工增加保障,員工家屬也因為保費較便宜而一同加入團保。

但團體壽險的投保人數僅五七九萬,顯示企業較重視員工突發意外及健康狀況,壽險並不是為員工投保的主要項目,因此仍有許多潛藏商機。

勞工的退休生活有勞保、勞退雙重保障,二項合計約有四十%的所得替代率,一般建議退休後若要維持相同的生活水準,所得替代率應達七十%,以台灣目前國民所得達二萬美元水準,每年有近四十萬人加入退休養老行列,就有二十四億美元的退休商機。

四成千大企業欲向產險公司投保團體醫療險

團體險因為一次投保的人數較多,醫療險的告知事項較簡單,保險公司在核保上也較寬鬆,保額通常維持在一、二百萬元左右。規模大的企業保費動輒上億,都是以公開招標的方式選擇保險公司,業者為了搶標削價競爭在所不惜,得標後還要開出許多額外要求,最常見的就是醫療險要求副本理賠,加上員工都將團險視為福利,一有小狀況,想盡辦法都要申請理賠,因此損率總是居高不下。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二○○九年團險保費收入為一九七.九六億元,給付金額就高達一五六.○二億元,有八○%的保費收進來後又立刻賠了出去,加上產險公司投入健康險市場後,挾著與大企業長久打下的友好關係搶下不少團險市場。

根據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進行千大企業購買行為調查發現,千大企業中有四○%的企業會考慮向產險公司投保團體健康險,讓壽險公司感嘆生意愈來愈難做。

用專業取代削價競爭

企業購買團險有三個目的,福利計劃、撫卹、責任抵沖,而且同業間通常會做比較,以免喪失競爭力。陳業君建議幫企業規劃團險時,壽險、意外險的保額須達到月薪的三十六倍,至少能維持家人三年經濟不中斷;醫療險應包含住院醫療、癌症險、重大疾病及海外急難救助等部分都不能少。

陳業君表示,大企業購買團險大多有同業間相互比較的情況,傾聽企業的訴求,幫企業規劃比對手有競爭力的商品,以專業取代價格戰,才能創造團險新市場。

 

 

 

 




編輯推薦
市場動態
AIG事件 對我國壽險業的影響
上(9)個月可謂「多事之秋」! 辛樂克颱風來襲,台灣人才剛過完一個沒有月亮的黯淡中...
市場動態
業界動態
ING安泰人壽 改制為子公司  保戶權益不受影響 ING安泰已獲金管會同...
健康醫療百科
面對疾病 打一場勝戰
民進黨籍立委田秋堇、藝人趙正平先後傳出感染新流感,這個在全世界大流行的疾病,經由名人傳播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