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財經時勢
保費連翻漲 都是利率惹的禍?
文/陳家明(壽險公司行銷督導) | 2004.07.01 (月刊)

從2、3年前到現在,銀行存款利率已經連續調降十幾次,尤其這兩年景氣不是很好,各行各業面對激烈的競爭壓力,大部分都是降價以求買氣,但壽險業卻像是「逆勢操作」,壽險保單的保費不降反漲,而且已經向上翻了好幾次,到底是為什麼?

保單預定利率左右保險費的漲跌

壽險公司在計算保險費時,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收支相等原則」,亦即壽險保單的收入(保險費)現值,要等於各項支出(給付、費用)的現值。由於壽險保單多屬長期契約,所以在計算現值時,就必須選定一個折現率,這個折現率就是保單的預定利率。

折現率越低,在各項支出不變的條件下,所需的保費就越多。如果從終值的角度來看,預定利率就是所收的保費用來計息累積,以應未來給付所需的利率。在給付不變的情形下,預定利率越低,所需的本金(保費)就越多;相反地,預定利率越高,保費也就越便宜。

預定利率受多種因子決定

由於傳統壽險保單採用的預定利率都是固定的,所以一旦選定後就全期不變,這也就是所謂的保證利率。但由於壽險保單的期間20、30年都算稀鬆平常,因此壽險公司在選擇這種長期保證利率時,通常會比較保守。

當然,預定利率的決定,還牽涉到商品的種類、公司的長期獲利能力、以及市場的競爭。一般而言,儲蓄性質高的保單,因為需要較多的保單價值準備金,保險公司通常會保守地將預定利率訂得較低,而保障性質高的保單,則因保單價值準備金相對較低,所以預定利率訂得較高;而保險公司長期獲利能力若不高,預定利率也高不起來;另外,市場競爭越激烈,預定利率越有可能拉高。

此外,壽險公司在設定保單預定利率時,還會受主管機關的影響。當然,在公平交易法之下,壽險業不得也不敢採取聯合行為,主管機關自然也不會代為決定。但在市場利率走低(投資報酬率亦隨之降低)的情形下,為確保壽險公司的清償能力不受到惡性價格競爭的影響,主管機關還是會透過(1)調降計算責任準備金的利率,(2)設定新商品報部審查時預定利率的無形上限,(3)要求提存保費不足特別準備金等方法,來主導保單預定利率的調整。

責任準備金的計算也涉及利率

責任準備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一個是過去法,另一個是未來法。「過去法」是指由於平準保費的採用,長期壽險保單早期收取的保費皆大於實際的成本,保險公司必須將這些超收的保費提存並累積生息,以補以後不足的保險費。「未來法」是指保險公司對於保單未來給付現值與未來保費收入現值的差額必須提存,以確保保單責任的履行。但不論是向左看,還是向右看,兩種方法算出的準備金數值是相等的。

既然責任準備金的計算牽涉到保險費的現值,所以也會有一個利率,而為了保護投保大眾的權益,督促保險公司確實擔負起理賠責任,計提責任準備金的利率,都是採較穩健的作法,也都要比計算保費的預定利率低,而且是由主管機關統一規定的。當保險公司採高利率低保費手段搶業務時,因為仍須按主管機關的要求,依較低的利率計提較高的責任準備金,因此當保險公司的財務無法負荷時,自然就會限縮低價保單的銷售。

由於過去一兩年市場利率狂跌,為避免需不斷修改計算責任準備金利率的問題,92年10月財政部改採「自動調整精算公式」,用10年期公債次級市場殖利率月平均值計算。

保單利率亦受監理機制掌控

雖然主管機關不會主動決定壽險保單的預定利率,但透過新商品審查的機制,仍然可以影響保單預定利率水準。不管是核准制、核備制、還是備查制,壽險商品在開發流程中,都必須進行檢測定價及風險評估,所以主管機關在其可容忍的利率上限中進行審查,保單預定利率自會落在某一水平之內。

如果壽險公司認為自己有能力採取較高的預定利率,也可以通過主管機關的審查,主管機關還是能透過保費不足特別準備金的提存制度,讓壽險公司多所斟酌。從民國90年1月1日起,壽險公司簽發的長期(超過1年)保單保險費,如果低於計算責任準備金的保險費時,則須另外將未經過繳費期間的保費差額(不足部分)提存保費不足準備金。前面說過,計算責任準備金的利率是按規定公式決定的,所以保單預定利率超過該利率越多,就越有可能提存,或提存更多的保費不足準備金。而準備金的增提屬於壽險公司的支出面,所以會反映在當年度的損益表上,也就是說,會影響到當年盈餘。因此,壽險公司在設定保單預定利率時,除了要考慮公司的長期獲利能力以外,還必須考慮對短期盈餘的擠壓程度。

壽險公司以商品變化做對策

進入低利率時代後,壽險公司發現,提供長期高保證利率,利差損的風險太大;低的保單預定利率,與其他金融商品相較,又不具吸引力,且因長期固定,市場利率反轉時,會有保戶將保險資金流轉出去的風險。高也不行,低也不好,那該怎麼辦才好?

近年來壽險市場大賣的投資型保險、利率變動型年金,以及今年出現的利率變動型壽險、分紅保單,都是解答的一部分。以投資型保險為例,其原始的用意是讓保戶在保有保障的同時,可以分享長期經濟繁榮的成果,而不只是得到壽險公司提供的低預定利率,也不是替壽險公司承擔利差風險。但現時強調保本、優於定存投資報酬率的連動型債券式投資型保單,讓人不禁興起這到底是投資,還是保險的疑問。

利率變動型商品,不論是年金或是壽險,都有所謂的宣告利率。壽險公司每個月都會宣告一個用來計算保單累積價值或保額增加的利率,而不論此種宣告利率的上下限為何,基本上它是反映公司的投資績效或市場利率的起伏,其保證期間最多1年。

分紅保單則是針對該保單實際發生的死亡率、費用率、投資報酬率與預定的死亡率、費用率、利率的差額(即死差、費差、利差),來計算保戶可以參加分配的紅利。因為事後保戶能參與該保單經營成果的分享,因此若用貼近市場利率來計算保費,應該比較不會有缺乏競爭力的問題,保險公司也可規避利差損的風險。

釐清動機就能做出聰明選擇

在這種利率環境下,消費者可以選擇(1)當自己決定投資標的的保戶,(2)當低保費不分紅保戶,享受壽險公司提供的長期保證利率,(3)當高保費分紅保戶或利率變動型保戶,分享壽險公司的績效,(4)當保戶及股東,除了買保單並且直接買該公司的股票。到底該做什麼樣的選擇,消費者還是要回到最基本的問題上--投保的目的何在?當釐清購買保險的動機之後,面對利率變化而產生的各式各樣壽險商品,要做出聰明的選擇就不難了。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重要新聞》2021年12月31日
健保署:海外健保自墊核退~用「委託」的嘛ㄟ通 ...
醫療、健康保險
不符保障精神 VIP醫療險下架
今(102)年4月,南山人壽推出住院日額最高新台幣2萬元的VIP醫療險保單,引起金管會關切,推...
市場訊息
北市聯醫:家中長輩失智了?或者另有原因?認識慢性水腦症
「醫師您好,我父親最近一兩個月常忘東忘西,跟他說話也不太回應,還容易生氣,這會是失智的情形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