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財產保險
保險保證有效 有影嘸?
文/葉俊宏 | 2011.05.01 (月刊)

蕭先生上個月購買一台開飲機,上面標註本產品已投保一千萬元產品責任險,這樣的標章讓他放心不少,不料,某一天開飲機居然自燃著火,不但讓周遭的櫥櫃付之一炬,天花板與牆壁也有一整片被燒得焦黑,恢復原狀的花費高達五○萬元,蕭先生因而向業者求償,卻只得到財損補償三○萬元,蕭先生不明白的是,理賠金額為何不是開飲機標籤上標註的一千萬元責任險理賠金?

財團法人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消費者報導雜誌社發行人黃鈺生表示,一般民眾在產品或是營業場所門口看到,本產品或消費場所已投保產品責任險一千萬元甚至更高,可能會造成消費者的誤認,以為如果發生意外,可以得到一千萬的理賠,其實,當店家出示投保證明時,卻未註明單一事故或單一人最高理賠上限,或是醫療及財損的部分上限額度是多少。以上述的案例來看,雖然保險公司只能在單一事故的保險限額內理賠,但是針對蕭先生的損失超過保險理賠金上限的部分,開飲機業者仍有責任將賠償補足。

而針對產品責任險對於消費者權益的保障,黃鈺生指出,按照目前民法的侵權行為,或是消費者保護法,業者對於提供服務與商品必須符合當時專業技術水準合理期待的安全規範,仍有許多必須釐清的部分。例如業者所投保的產品責任險是否包括無過失責任的部分。若單一意外事故無法推定加害人有過錯,產品責任險能予以理賠嗎?因此產品責任險能夠提供的究竟是甚麼保障,是消費者必須了解的。

業者的責任是甚麼?

明台產物保險公司意外保險業務部經理林宗輝談到,近年來由於消費者意識的上揚,因此許多店家在投保產品責任險之後,都會主動要求產險公司給予投保證明,張貼在營業場所的明顯處以及商品外包裝上,而產品責任險所保障的範圍,其實是業者製造、保存及販售上所產生的責任。如果產品因為製程瑕疵或是設計缺陷造成消費者的體傷或財損,透過產品責任險理賠,一來可以讓消費者更有保障,二來業者也可以減輕企業的賠款負擔。

而各國對於消費者保障與產品產銷責任的不同,業者對於產品責任險的需求也略有差異,林宗輝表示,目前以外銷的產品通路來區分,大致上可以分為美加地區與美加以外地區,美加地區由於審判制度與消費者意識的緣故,外銷到這些地區的產品業者通常都會購買較為高額的產品責任險,以防公司遭受求償時被龐大的賠償金壓垮。

林宗輝提到,產品責任險多為一年期的保單,產險公司在評估相關風險時,會考量該項產品或業者過去的損失紀錄,以及投保項目與是否與實際產銷產品符合,若是在製成程或保存上產生瑕疵會造成危害的高風險產品,產險公司會進一步要求業者提供相關技術水平或品質的認證,例如食品的GMP認證等。

效用保證保險 可行嗎?

產品責任險保障的是產品的安全性,產品效能保證保險則保障特定產品在正常使用下的功效。林宗輝表示,目前責任險的保單,針對產品預期所能達到的功效是除外不保的。

產品效能保證保險的風險評估並不容易,若是以食品來看,保證好吃、保證入口即化這些涉及個人觀感以及會因為每個人生理結構差異造成的分歧,就難以承保。林宗輝說,根據國外經驗,產品效能保證保險多運用在高科技產業零組件,即是由保險公司出面保證A業者販售給B業者的單一科技零組件,在B業者按照規範正常保存使用的情況下,在保險期間保證能達到多少功率的輸出,若低於預期功率,B業者則可以請求理賠。

若以其他產業來看,例如宣稱有降低膽固醇之類的功效的健康食品,必須透過政府機關或科學實驗的技術檢驗認定後才可以上市,但是驗證的過程中產生的效能,可能是在某些相對特定的環境下產生的特定效果,例如服用者有其他不良的飲食或生活習慣,是否會造成健康食品效用的折扣;再者,販售給予廣大消費族群的產品無法侷限使用者條件、消費者是否有產品使用不當等行為,許多主客觀條件都會影響到效能的產生,變數過多使得風險評估極為不易。

如果是電子產品,黃鈺生指出,產品效用保證保險與目前電子產品所提供的保固服務,有重複之處,如果產險業要開發這類商品,必須注意如何與保固服務做區隔。

消費者自保之道

提供安全的產品與服務是業者的責任,而任何產品凡進入量產化階段,就難以達到百分之百無瑕疵的保障,因此需要產品責任險來分散風險,而若不幸遇上權益受損事故,消費者應如何自保?黃鈺生談到,消費者首先必須證明因果關係,即是受到損害的原因是因為使用或食用某項產品所造成,在合理的時間序列範圍內衍生的傷害,其次就是消費者必須拿出損害證明,例如因而無法工作的所得損失、醫藥費、看護費等。

黃鈺生表示,而業者除了投保產品責任險保障消費者權益外,對於一些必要資訊的揭露也有責任,例如某些產品共同使用會產生傷害等,都是業者的責任,若因為資訊揭露不實,肇生消費者錯誤使用而致使損害發生,消費者可向業者索償。

而由於產品的功效難以保證達到預期,消費者對於一些針對功能過於誇大其詞的宣傳心中也應該有一把尺,確切地衡視自身狀況來添購產品,發生意外時保留產品與單據等佐證,才是快樂消費、權益不受損的自保之道。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兆豐銀行:提供免費樂退健診 五大面向專業分析資產配置
根據勞動部調查顯示,國內勞工規劃退休年齡平均為61.1歲,退休後生活費用來源前三名分別為「自己儲蓄」...
市場動態
外食族天敵結腸癌 研究:有保險生存率較高!
本文重點:保險也會影響結腸癌生存率!研究指出,無保險者三年生存率61.2%、...
市場訊息
新光人壽:「要健康 大家一起運動GO」全國兒童繪畫比賽6月5日收件
一年一度由新光人壽、新光銀行及財團法人新光銀行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的「新光全國兒童繪畫比賽暨愛心環保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