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歐洲保費收入獨領風騷 美國穩居全球產 壽險業龍頭
文/李子孝 | 2008.09.01 (月刊)

根據瑞士再保險公司(Swiss Re,以下簡稱瑞再)最新一期的期刊《Sigma》資料顯示,2007年全球產、壽險業保費收入合計約4兆608億美元,較2006年約增加3,855億美元,平均每日進帳111億美元,名目成長率為10.5%,較2006年上升2.94個百分點,但在扣除匯率及通貨膨脹因素後的實質成長率,卻比2006年下降1.65個百分點。

工業化國家壽險市場持續擴張  新興市場國家產險市場表現強勁

分別從產壽險的保費收入來看,2007年全球壽險業的保費收入約為2兆3,930億美元,名目成長率為12.6%,較2006年高出2.3個百分點,而實質成長率則為5.4%,較2006年下降了2.3個百分點。

其中,工業化國家(包括美、日、德、英等)的壽險保費收入就占了9成左右,而實質成長率4.6%更超越長期的平均成長率3.8%;至於新興市場(包括東南亞、拉丁美洲、中歐、東歐、非洲等)2007年的壽險市場表現則略遜於前一年度,其保費收入約為2,187億美元,實質成長率為13%,約只占全球保費收入的1成,不但較2006年的18%低了5個百分點,也較長期平均成長率13.5%低了0.5個百分點。

分析工業化國家保費成長率再創新高的主因,主要是受到英國及美國在非退休金式的儲蓄型商品以及年金型商品熱賣的影響,另外,在亞洲新發展的工業國家當中,對投資型商品及年金型商品的強烈需求,也是促使保費成長率提高的原因之一。

而在2007年中所引發的次貸風暴,對保險業究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瑞再指出,因保險業在資產部位只有一小部分的投資與次貸相關,因此,次貸風暴對保險業的影響並不大,預測在2008年才會對部分公司產生較顯著的影響。然而,比起銀行體系,保險業所受到的次貸衝擊仍不算大。

在產險部分,2007年全球產險業的保費收入約為1兆6,677億美元,名目成長率為7.7%,較2006年高出2.7個百分點,但實質成長率卻從2006的1.5%下滑至0.7%。

其中,工業化國家的保費收入約為1兆4,722億美元,實質成長率出現負成長,較2006年大幅衰減。而相對於工業化國家的衰退,新興市場國家在產險市場的成長幅度則相對明顯強勁,其保費收入約為2,187億美元,實質成長率為10%,雖然略低於2006年的成長率,但仍超過10年來的平均趨勢。

工業化國家的產險保費收入銳減,主要是受到美國、日本及其他主要工業化經濟體系產險市場不景氣的影響,但相較於這些主要經濟體系的產險市場,亞洲新興市場國家則因受惠於該區的經濟成長,其產險市場在2007年有較強勁的表現。

而在新興市場國家方面,GDP的成長是帶動產險市場成長的主因,而強制險的實施也是產險市場保費收入成長的原因之一,例如在中國所實施的第三人強制機車責任險以及中東地區所實施的健康保險等。

歐洲保費收入獨領風騷與北美洲差距再拉大

從各洲保費收入看來,歐洲在2007年以1兆6,806億的保費收入居全球之冠,全球占率達41.39%,而保費收入第二大的地區為北美洲,2007年的保費收入為1兆3,300億美元,全球占率為32.75%,相較於2006年,兩洲的差距持續拉大。

至於亞洲方面,2007年亞洲的保費收入共為8,406億美元,較2006年成長了4.5%,以20.7%的全球占率位居第三,但較2006年下降了0.81個百分點。

 

排名第4及第5的地區分別是拉丁美洲及大洋洲,其2007年保費收入分別為873億美元及688億美元,全球占率分別為2.15%及1.69%,皆較2006年增長。而排名第6的非洲,其2007年保費收入為532億美元,全球占率為1.31%,較2006年下降0.02個百分點。

若再從各大洲產、壽險的保費收入分析,除了北美洲及拉丁美洲外,其它地區都呈現壽險保費收入高於產險保費收入的情形,2007年北美洲的產險保費收入約為7,061億美元,占該地區商業險種保費收入的53.07%;拉丁美洲的產險保費收入約為515億美元,占該地區商業險種保費收入的59%。但相較於2006年的表現,北美洲及拉丁美洲分別下滑了1.41及0.47個百分點。

另外在亞洲、非洲、歐洲及大洋洲方面,則是維持壽險保費收入高於產險保費收入的情形,其中亞洲和非洲的壽險保費收入皆占了該地區商業險種保費收入的7成,而在全球排名前20大保費收入的亞洲國家中,排名第14的台灣及排名第15的印度,其壽險保費收入甚至高達商業險種保費總和的8成,相較於2006年可說大幅成長。

全球前20大保險國家排行榜  荷蘭進步最大,台灣退步一名

以個別國家保費收入比較,2007年前20大保險國家中,美國保險業保費收入為1兆2,296億美元,蟬連全球冠軍寶座,保費收入也較2006年成長了4.69%,全球占率達30.28%。雖然美國保險業保費收入仍呈成長,但成長幅度卻小於2006年,其全球占率也較2006年下降了1.15個百分點。

在2006年排名第2的日本,2007年持續呈現負成長,2007年的全球排名已落居第3,是全球前20大保險國家中,唯一呈現負成長的國家。取而代之的是2006年排名第3的英國,其產、壽險保費收入合計為4,636億美元,較2006年成長28.16%,全球占率為11.42%,不管是成長率或全球占率均較2006年提升。

排名第4至第7名的國家與2006年相同,依序為法國、德國、義大利及南韓,而2006年排名第11的荷蘭,在2007年一口氣躍升了3個名次,將原本排名8、9、10的加拿大、中國和西班牙往後推擠了1個名次,其保費收入為1,028億美元,較2006年成長11.98%,全球占率達2.53%。

在全球前20大保險國家排行榜中,台灣保險業以604億美元的保費收入排名全球第14名,比2006年退步一名,但保費收入的成長率及全球占率則較2006年成長。

美國位居全球產、壽險業龍頭  荷蘭產險市場表現強勁,台灣產壽險排名均下降1名

若分析全球國家產、壽險業2007年的保費收入成長狀況,在產險部分,前5大產險國家仍與2006年的排名相同,依序為美國、德國、英國、日本及法國,值得注意的是,美、德、英雖維持與2006年相同的名次,但其全球占率均較2006年下滑,美國的全球占率更跌至4成以下。

荷蘭的產險市場在2007年表現強勁,其保費收入約為668.3億美元,較2006年成長12.1%,全球占率達4.01%,其保費比重占當地商業險種保費收入首度超過5成,全球排名更是一口氣從第10名躍升至第6名。

在2006年排名第21的墨西哥,在2007年進步一個名次,其產險保費收入約97億美元,較2006年成長16.7%,全球占率為0.59%,擠進全球前20大產險國家之中。而在2006年排名第20的瑞典,2007年的保費收入成長雖較2006年高出1.7個百分點,但全球排名卻下滑了1個名次,退出前20大產險國家之外。

台灣產險市場2007年的保費收入約為106億美元,成長率較2006年增加了1.9個百分點,但保費收入占所有商業險種的保費收入卻下滑2.4個百分點,相較於2006年,全球排名也下滑了一個名次,產險市場似乎出現萎縮現象。

在壽險部分,2007年全球前20大壽險國家的排名大致與2006年相同,除了在2006年排名第8至第12的中國、台灣、加拿大、愛爾蘭及印度,在2007年的排序有所變更外,其餘國家的排名與2006年維持相同。

全球20大保險密度及保險滲透度國家排行 愛爾蘭人花最多錢買保險,台灣保險業對GDP貢獻最大

究竟在2007年中,哪個國家的人民花最多錢買保險?根據統計,愛爾蘭以7,171.4美元的每人平均保費支出(保險密度)打敗了2006年的冠軍英國,榮登冠軍寶座,英國則以7,113.7美元落居第2,而產險市場表現出色的荷蘭,以6,262.9億美元翻升4個名次,成為保險密度全球第3大國家。而過去的常年冠軍瑞士自從2006年被擠下冠軍之後,2007年以5,740.7美元退居第4。

在2007年前20大保險密度國家排行榜中,也出現新面孔,新加坡以2,776美元擠進前20大國家,位居第17名,而原本於2006年排名第19的義大利則被擠出20大之外,落到第22名。至於台灣則以2,628美元位居第19名,較2006年上升1個名次。

在保險滲透度(保費收入/GDP)方面,台灣2007年保險滲透度為15.7%,意謂台灣每100美元的國內生產毛額中,就有15.7美元來自於保險業的貢獻。相較於2006年,成長1.2個百分點,一口氣從2006年的第3名躍升至第1名,而這也是台灣繼2005年之後,再度成為全球保險滲透度第一的國家。

而2006年排名第1的英國,2007年落居第2,排名第3為南非。至於排名第4的荷蘭,其產險滲透度達8.7%,是前20大國家當中產險滲透度最高的,也是少數幾個產險滲透度高於壽險滲透度的國家。

2007年保險滲透度全球排名前20大的國家當中,也出現2個新面孔,分別是排名16的巴哈馬及排名20的加拿大,排名18的新加坡則是在2006年被擠至23名後,2007年又重回前20大國。而在2006年排名17的千里達及排名19的義大利,2007年的排名已掉到20大之外,倒退至第24及23名。

台灣保險業保費收入僅為中國的6成5  保險滲透度、保險密度,台灣遠超過中國

比較台灣與中國保險業的保費收入狀況,根據統計顯示,中國自2001年以254.85億美元的保費收入首次超越台灣的242.53億美元後,其全球排名即逐年向前挺進,2007年以924.87億美元保費收入,排名全球第10位,但台灣自2001年以來,全球排名始終在第13至第15名之間徘徊,2007年以604.46億美元保費收入,全球排名第14位。

回顧過去18年兩岸保險業的發展規模,1990年台灣保費收入為68.42億美元,是中國保費收入28.26億美元的2.42倍;1993年,台灣保費收入首次突破百億美元大關,達到111.19億美元的規模,全球排名第14名,當年中國保費收入僅53.57億美元,全球排名第23名,當時台灣的保費收入規模仍高出中國2倍之多。

不過,隨著中國經濟體系的崛起,兩岸保險業的發展差距愈來愈小,2001年,中國以254.85億美元的保費收入,首次超越台灣的242.53億美元,全球排名亦首次凌駕台灣之上,改寫兩岸保險業發展的消長情況,統計顯示,2007年台灣保險業的保費收入只有中國的65%。

雖然中國保險業規模遠遠超越台灣,但兩岸人民的保險意識卻大相逕庭,落差極大。分析兩岸保險密度結果顯示,2007年中國人民平均每人只花69.7美元買保險,但台灣人民則是每人平均支付2,628美元購買保險,是中國的37.7倍。

在保險滲透度方面,台灣2007年的保險滲透度是15.7%,中國僅2.9%,台灣是中國的5.4倍。而且台灣自2003年以來,保險滲透度從11.31%逐年攀升至2007年的15.7%,反觀中國自成長到2003年的3.33%最高峰之後,保險滲透度隨即逐年下降,2007年僅2.9%,遠遠低於2003年的水準。 

2008年壽險投資型商品表現不佳  產險市場成長趨緩

在《Sigma》報告中,也對2008年的產壽險市場表現作出了預期。

在壽險方面,基於股市表現及景氣不佳的影響,預期2008年的表現會較為衰弱,尤其在投資型商品部分。

然而,在工業化國家中存在著大量屆齡退休且對退休保障有需求的老年人口,此外,隨著新興市場國家快速的經濟成長,這些國家的青壯人口因有儲蓄及投資的需求,因此,壽險商品的需求面仍被看好。《Sigma》認為,一旦全球的經濟環境及資本市場回穩,相信壽險市場在中長期仍能有優秀表現。

至於產險市場方面,《Sigma》指出,基於利率壓力以及趨緩的經濟活動,預期工業化國家的保費收入將會減少,而新興市場國家的保費收入成長也會遲緩。總體而言,2008年全球產險市場保費收入的表現預期最多只能持平。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健康署:520健康我愛你 「拒菸」是守護家人最美的告白
5月20日象徵「我愛你」,但吸菸讓愛變了味。即使抽菸的環境通風,也無法避免二、三手菸傷害家人。最新調...
市場訊息
南山人壽:住院日額+定期重大疾病險 輕鬆建構新鮮人基礎保障
隨著6月畢業季到來,大專院校畢業生也即將邁入職場,因應生活型態的改變及對自己人生要扛起責任,社會新鮮...
市場訊息
金融業務再開放 曾銘宗:業者須先守法
金管會親上火線,單挑難搞「婉君」。金管會昨(4)日於板橋火車站舉辦網路座談會,邀請媒體、各界人士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