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新聞 人壽保險
失扶險又要漲價 業者:風險計算有缺失
文/楊佳真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0.06.16 (新聞)
【本文重點】不問原因、以失能等級為理賠標準的失能扶助險,因損失率撐不住,7月又將有一波調整。業者坦言,商品當初設計時,風險計算不夠周全,但也因為「太熱賣了」,不敢大刀闊斧調整。 |
失扶險經過近年陸續改版,有的保費一漲再漲,有的取消保證給付,也有的承保條件更嚴苛;不變的是,民眾越晚買,保單不是變貴,就是買不到了。
而失扶險之所以回不去,有很大原因與損失經驗有關。有壽險業者認為,失扶險當初在設計時,以「傷害險」示範條款的失能等級表為基礎,無法充份反映出適合的費率。
A壽險公司表示,數據顯示,傷害險的出險原因,意外與疾病的比例約為95:5,而由疾病引起的失能,卻占了失扶險理賠的8~9成,兩者的風險明顯不同。
「其實,這個問題業界都知道,保險公司也可以設計新的保單,但沒有人願意開第一槍,」業者直言。
現行失扶險背後龐大的業績與銷售力度,恐怕是保險公司不敢貿然出手的原因之一。以大型C壽險公司最熱賣的一張失扶險為例,1~5月就賣出5.5萬件,收進12億新契約保費,相當於每天賣出近400張,搶手程度可見一斑。
該公司高層也表示認同,「失能等級表以前是用在意外險,現在早就不適用了,比如喪失聽力是屬於正常的失能或與老化有關?會衍生出理賠爭議,也背離失扶險的本意。」
他更透露,國內失扶險幾乎都有分出去給再保公司,而再保資料顯示,失扶險的發生率持續在上升,若不調漲保費或改版,再保公司就不願意承保,「最根本的做法,還是應該從年齡因素、失能等級表去調整,重新去定義失扶險這個保單。」
延伸閱讀: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富邦證券:疫情籠罩下 ESG基金今年規模逆勢成長 際投資趨勢愈來愈看重ESG美國新的經濟刺激政策遲遲未能通過國會,加上美歐疫情再起,引發風險性資產擔憂及賣壓。當前市況未穩的情形... | 醫療、健康保險 <電視座談> 長看、殘扶 居家照護最艱辛
活的長但不健康成為現代人的常態,「被看護」幾乎是每人晚年的生活寫照。壽險公司針對不同狀態提供「... | 財經時勢 網路投保成長逾2倍 利變年金賣17.5億最多金管會保險局統計,去(2018)年共有31家保險公司開辦網路投保,包括16家壽險、15家產險,去年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