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平常心轉動」 協助老年人防疫
文/編輯部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0.04.06 (新聞)

2019年底,新冠肺炎從武漢開始蔓延,短短三個月間,已肆虐全球。台灣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超前部署、醫療人員的竭力投入,以及全體同胞配合防疫政策之下,持續面對新冠肺炎的挑戰,現階段更要留意避免爆發大型社區感染。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因新冠肺炎死亡的人數已超過三萬人,其中大多數為老年人以及患有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人。老年人的免疫系統較弱,認知反應較慢,容易增加被感染的風險。在此非常時期,除了遵循政府的防疫政策及個人衛生外,也呼籲大家用心關懷身邊的長輩們。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建議民眾利用「平、常、心、轉、動」的口訣,協助年長者順利抗疫!

: 以減輕長輩過度的焦慮為目標,平心靜氣用長輩可以聽得懂的語言,舉簡單的例子,平鋪直敘地說明病毒肺炎是怎麼一回事,相對應的措施又是怎麼一回事。平和地說明各種消息新聞或可能令長輩擔心的傳說,以減輕憂慮。

: 了解對於未知的病毒或疾病會感到焦慮,是人的正常反應。在這樣的時期裡,設法維持日常的規律,即便是例如定時起床,定時入睡,這樣的小事,也有助於維持身心的安定。

: 在容易焦慮的疫情氛圍中,特別要主動傳遞彼此的關愛之心。尤其關心容易受到影響的長輩,包括原本就有焦慮症,失眠,或是強迫症狀的長輩,他們可能會更加擔心,睡不好,或是不停地重複洗手。特別留心需要多加幫忙以防疫顧健康的族群,例如失智長者。他們不易記住各種防疫口訣,常會取下口罩,也常忘了已經洗過手又觸摸物品,提供適當的協助與指示很重要。

: 在疫情仍嚴峻的期間,難免新聞報導或是生活話題都圍繞著疫情為中心。建議多聊聊除了這個以外的事,恰當地轉移注意力,讓心情放鬆,並維持生活持續的運轉。比如看疫情報導以外的電視節目、拿出老照片來說說過去的故事、桌遊、歌唱、養花賞花、踏青等。與人互動建議戴口罩並保持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1~1.5公尺以上)。

: 許多人擔心被感染,於是整日閉門不出,反而造成身心失調。建議在避免前往空氣不流通之空間,避免搭乘擁擠之交通工具的原則下,維持適當適量的戶外活動,並保持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1~1.5公尺以上),呼吸新鮮空氣。此外,疫情期間,採取視訊與親友維持互動是很方便而重要的。

雖然疫情仍然延燒中,相信透過「平、常、心、轉、動」的原則,讓較高風險的長輩能有效防疫,並平安渡過這波疫情帶來的衝擊。(本文由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提供)

 

延伸閱讀:

肺佈滿白絲、吸不到空氣 小心沉默殺手「肺纖維化」!

新冠肺炎後遺症有哪些?會不會復發感染?

 

 

 




編輯推薦
醫療、健康保險
微型保單增傷害醫療,學者:可補健保不足
為擴大微型保單的保障範圍,金管會近期將邀請壽險業者討論增加弱勢族群的傷害醫療保險,並採實支實付...
市場訊息
中華郵政:馬雅各逝世百週年紀念郵票 緬懷其對臺灣的奉獻
馬雅各醫生致力醫療傳道及培育人才,救助患者無數,堪稱「臺灣醫療宣教之父」,本年適逢馬雅各醫生逝世百週...
財經時勢
一銀資安問題 資訊系統不法行為險由冷轉熱?
台灣產險業在20多年前早已推出「資訊系統不法行為險」,然而因保費部便宜,各銀行一直以來投保率相當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