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財產保險
賣D&O保險公司也怕誤觸地雷
文/陳淑惠(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電子日報主編) | 2004.08.01 (月刊)

3年前轟動國際市場的美國安隆(Enron)事件,到目前為止訴訟官司仍未結束,而在台灣被喻為安隆案翻版的博達事件,則才剛引爆。

據估計,博達事件波及的投資人將近3萬人,包括2萬多名持有該公司股票的大小股東,以及1,600名握有該公司可轉換公司債的自然人或法人,造成許多家庭經濟因而受創,更有不少企業受到波及,而債券市場也出現了資金大幅撤退觀望的現象。據統計,博達事件爆發後不到1個月,債券基金規模即銳減約3,800億元,早已跌破3兆元大關,截至7月下旬整體債券型基金規模仍在2.3兆元左右盤旋。 

歷經這次博達財務掏空事件,許多投資人注重的已不是投資報酬率,政府監理單位管的也不再只是按時遞送的財務報表,大家都得睜大眼檢視公司治理的真實情形。

董監事成員 越來越難找

事實上,自2001年起美國爆發一連串企業醜聞之後,公司治理已成為各界矚目的問題,台灣雖在91年10月由證交所及櫃買中心共同制定「上市上櫃公司治理實務守則」,但仍無法徹底落實公司治理的機制,董監事及負責人的權責歸屬、專業能力及個人道德操守等仍是公司治理的一大漏洞。

根據投資人保護中心的統計,目前國內因公司治理相關問題而產生的訴訟案件,仍在審理當中的共有33件,索賠金額將近46億元台幣,受害的原告人數達9千多人,這些多半都是因為公司財報資訊不實的問題所引發,或涉及人為操縱、內線交易所導致,其中因財報不實而遭1千多名投資人控訴、請求金額達19億元的國揚實業,便是目前為止原告人數及請求金額最多的一例。

然而,除了這些被告的公司之外,董監事及負責人,往往無法完全置身於訴訟之外,且一旦遭求償,很可能連自己的身家財產也全部賠進去。這種情況對一些並無惡意、僅依照職權提供建議或決策的高層主管而言,無疑是一種潛藏的威脅。

尤其在博達事件之後,金管會已迅速審核通過證交法修正案,除加重董監事責任外,並明訂公開發行公司董事至少要有5人,其中1/2以上不得為關係人,且董事之中至少須有1/4以上席次為獨立董事。因此,預計未來上櫃上市公司在聘請董監事成員時將更為困難。

其實,除了徹底落實公司治理的機制,並健全財務背景為前提之外,一般企業也能透過保險的機制來分擔董監事人員決策錯誤的相關風險,此即所謂的「董監事及重要職員責任保險」(Directors & Officers Liability Insurance),簡稱董監事責任(D&O)保險。

D&O保險 需求將越來越殷切

根據產險公會統計,92年國內企業投保D&O保險的件數為152件,相較於1,100多家上市上櫃公司而言,投保率不到15%。不過據業者表示,今年上半年投保件數應已增至200多件,而博達事件之後,許多企業對此險種的需求增加,預計今年底應可達300件。

事實上,D&O保險在歐美及其他亞洲國家的投保情形可說相當普遍,以美國地區而言,大約有7成上市公司投保,而香港也已超過5成,因此相較之下國內D&O保險的市場仍有極大發展空間。

而國內第一張D&O保險是在85年由外商公司所引進,當時一些中大型企業因大量發行存託憑證(GDR/ADR)及海外公司債,使得原本僅侷限在國內的投資經營風險,延伸到海外,因此投保的企業可說是在國外投資法令的要求下,被迫投保D&O保險。尤其根據美國的統計,GDR/ADR等商品公開發行前3年,遭投資訴訟的比例高達15%,因此在美國發行ADR的企業,對D&O保險的依賴程度相當高。

公司或個人 都需要有保障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公開發行公司對D&O保險感興趣?如果從承保範圍來看,D&O保險除了提供公司董事或重要職員等個人於執行職務時,因錯誤或疏失引發相關法律責任的保障之外,也可以附加第三人對公司提出的賠償請求責任,如有價證券的賠償請求(如價格突然滑落),或僱傭行為的賠償請求(如差別待遇、性別歧視)等。因此,除了所謂的董監事成員之外,所有可能參與公司經營的相關人員或是公司整體都可以成為被保障的對象。

例如,日前NIKE公司安排籃球巨星喬登來台,引發球迷極度不滿且堅持該公司代表出面道歉一事,如果因當時道歉時機決策不當,導致消費者群起抵制該公司產品,或造成該公司股價下跌,這時候投資人不論以當時決策執行者或公司為控訴對象,NIKE公司都可以透過D&O保險的啟動,提供相關的損失補償。

另外,日前統一鮮奶曾被消基會揭發戴奧辛含量過高的問題,如果當時相關決策人員並未對此事件做好妥善處理或回應(如下令回收市場上的產品,或出面說清楚是否會對消費者造成影響等),而連帶使得股價重挫,且投資人據此向該公司提出索賠時,公司所支付的抗辯費用或和解費用,亦可透過D&O保險獲得賠償。

而D&O保單的被保險人是曾經、現在或將成為投保企業的董事、監察、重要職員及其他員工,也就是說,所有可能因執行職務造成投資人損失的成員,都是承保範圍內的被保險人。

D&O核保技術是一大挑戰

雖然D&O保險已逐漸受到重視,但該險種對國內核保人員將是一大挑戰,目前提供該商品的公司仍以外商居多,如美國環球、安達北美洲、聯邦等,富邦則是本國公司中較為積極的一家,而中央、明台及中國等產險公司也都有承保經驗,不過核保技術可就參差不齊。例如,同樣的生化科技產業,較有經驗的核保人員最多兩三個禮拜就可以完成,但有的核保人員卻須費時一兩個月。正因如此,很多業者目前仍抱持觀望立場,因為核保人員要看的不只是要保公司的資產規模、股東人數、業務類別及海外募資情形,更須看得懂、分析得出來要保公司財務報表所透露的訊息,以免誤觸地雷。

另外,影響D&O保險核保問題的,還包括承保能量以及再保安排的能力,尤其目前國際市場上投資訴訟的案件與日俱增,據傳在2001到2002兩年間,美國、歐洲及澳洲均各有一家保險公司因經營D&O保險而關門大吉,而再保險市場對該險種的承接也都日趨保守,因此具有國際集團背景或再保關係良好的產險公司,在經營該項業務上較具相對優勢。

博達事件讓國內投資人血淋淋地上了一課投資學實務,也讓公司經營階層了解到D&O保險的重要性,更讓監理單位痛下決心來整頓公司治理的問題。不過,若以這個險種的核保技術來看,國內保險公司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編輯推薦
財經時勢
台灣醫院護病比 通通不合格!
健保署今(20)日首度公布全國醫院護病比,醫學中心護理人力配置最佳的前5名分別為成大醫院,截至去(2...
市場訊息
行政院性平處:女性勞參率逾五成
台灣女性勞參率持續緩步上升,行政院性平處報告指出,2015年升至50.74%創歷來新高。依國際研究,...
市場訊息
《重要新聞》2021年03月09日
南山人壽:需求增!美元保單市場狂熱 美元利變型新商品上市 還本終身險 保障更加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