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只要是談癌症篩檢、癌症預防的新聞,點閱率總能創新高,國人聞癌色變,但,有些人一出生就沒有選擇的權利,癌症因子,在他問世的那一刻就已經存在。
台灣去(二○一八)年有四・八萬人死於癌症,這個數字大家或許很熟悉,但你知道嗎?這四・八萬人中,就有九十七人是未滿十八歲的兒童及青少年,精彩人生才正要開始,就被迫畫下句點!
在醫療照護上,兒童絕不只是成人的縮小版,但兒童的醫療資源從來都不如成人,熟諳兒童癌症的人更是屈指可數,不過,上網搜尋相關研究或治療案例,總會出現「陳榮隆」三個字。
經歷過臺大、慈濟、奇美等大型醫院的淬鍊,現在落腳台灣唯一一家癌症專科醫院,他是兒童癌症領域的個中翹楚──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榮隆。
幸與不幸 只在一念之間
成人癌症醫師各有所長,有人專治肺癌、有人專治乳癌,這是因為成人每一種癌症的量都很大,而兒童癌症數量加總,僅占成人癌症的一%,最大困難就在於,每一種癌症個案都不多,醫師卻要通通都精通。
回想起在臺大當住院醫師時,十幾個送進來過往沒什麼大礙的小朋友,不到一個禮拜,就因多重器官衰竭、伺機性感染、全身出血而死,每個次專科的老師都束手無策,最後才診斷出「噬血症」──當時醫界一無所悉的病症。
「那時覺得自己怎麼這麼倒霉,現在回頭看,反而像是上天給我的機會,」陳榮隆說,這些小朋友開啟他鑽研小兒血液腫瘤次專科的契機,幾年後,臺大團隊就掌握了噬血症的致病機轉,從免疫治療著手,解救不少病童。
問起從醫及選科的心路歷程,他自嘲沒有史懷哲那樣的情操,只是在兒科實習時,覺得工作環境溫馨融洽,「沒想到被騙了!當了醫生才知道自己也要幫小朋友打針!」頂著一副圓眼鏡,面色紅潤帶著質樸笑容,陳榮隆第一眼給人的印象,原來就是他性格的寫照。
專治罕病中的罕病
和信醫院沒有兒童醫院,收治的都是第二手病人,可能在別的醫院治療一段時間,或者原本的醫院診斷不出來,才進一步轉診,「簡單來說,和信的小兒腫瘤科病人,都是罕病中的罕病。」
踏入杏林近四十載,兒童癌症治癒率已可達八十%,為什麼和信醫院有能力收治其他醫院診斷不出來的病症?「我們特別跟中央研究院合作,任何疑難雜症送過去都可以得到答案。」
從花蓮轉來的小熹熹是早產兒,父母沒有家族病史,小熹熹卻發育不良、長不大,嬰兒期診斷為紫斑症,傳統治療卻讓病情更惡化,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神經發展異常。
五歲的小熹熹來到和信,每周都要輸血兩次才能維持生命,中研院找出疾病根源為端粒體基因缺陷後,由於與哥哥的幹細胞配對不合,只能做非親屬幹細胞移植,這項技術在當時文獻報告死亡率高達八十%,但小熹熹父母決定放手一搏,最後手術告捷,陳榮隆功成不居地說,幸虧有強大的研究實驗室做後盾。
內科如大廚 掌握時機下解方
以醫療為背景的戲劇中,外科醫師總是一副慧心巧手,手術成功後博得家屬滿堂彩,其實,內科醫師更是在背後默默奉獻的人。
舉凡手術方式,或何時做手術、放化療、標靶藥、免疫治療,乃至後續追蹤,內科都宛如大廚,不僅需全程參與,更得掌握時機與他科聯手對症下藥。
陳榮隆解釋,比如神經母細胞瘤會侵犯周邊組織,很快便到處轉移,這時手術沒有用,只要先做好診斷、擬定治療策略後,就立刻化療,將轉移的部分清理乾淨,局部地方堅壁清野,這樣外科手術才能達到最大效果。另外,收集幹細胞的時間點也很重要,太早收,會有癌細胞汙染,太晚收,細胞又會被治療破壞。
造血免疫功能受損靠移植
台灣十八歲以下兒少,每年罹患癌症的新發病個案約五五○人,其中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兒童最常見的癌症,其次為腦癌、淋巴癌、腹部腫瘤(神經母細胞瘤、威姆氏瘤、肝母細胞癌)、橫紋肌肉瘤、生殖細胞瘤等。
其中,很多疾病可以受益於源自骨髓之造血幹細胞移植,而骨髓幹細胞可以重建人體的造血及免疫功能,因此很多血液、腫瘤患者常需要做造血幹細胞移植,來源可從骨髓、周邊血液或臍帶血中取得。
骨髓捐贈需抽髓一千c.c.
二十多年前,陳榮隆還在臺大醫院兒科部服務時,臺大有意建立幹細胞中心,草創期急需民眾自願捐贈幹細胞,但幾年下來才蒐集到四千例,病人的數據送去配對,都配不出適合的。
骨髓捐贈不如捐血簡單,全身麻醉後,成人需抽髓一千c.c.,「而且早期一次只抽五c.c.,要抽滿一千c.c.,等於抽取的腸骨部位扎得都是針孔。」光想像就不寒而慄。
鏡頭轉向另一場慈善活動,證嚴法師登高一呼,瞬間湧入四萬人搶著登記捐贈幹細胞,這件事對陳榮隆衝擊很大,「我瞬間明白,臺大沒辦法在幹細胞中心寫下突破性發展了,這件事需要有號召力的人。」
陳榮隆來到花蓮慈濟醫院後,有了宗教支撐,醫療資源甚至不輸都市醫院,陳榮隆團隊就在太平洋與縱谷間,建立了骨髓資料中心與骨髓移植中心,蒐集全世界骨髓幹細胞,創下二十七萬筆捐贈登記,同時一年有兩百多例骨髓幹細胞從花蓮飛往世界各地,也吸引許多癌童慕名而來。
延伸閱讀: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健康署:出奇制「腎」! 推動腎病識能友善診所 幫您掌握腎期別 改善風險因子 有效控制三高」111年十大死因排名第10位為腎炎、腎病症候群、腎病變,而慢性腎臟病是台灣目前醫療花費最高的疾病。實... | 公、勞、農、健保 沒通過考核離職能領失業津貼?
做保險已近十年的麗美,在這波保費調漲與不景氣的影響下,業績就像溜滑梯一樣一路往下滑,好幾次都差... | 市場訊息 臺灣銀行:與原住民族委員會及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 完成「原住民族企業貸款信用保證」專案貸款簽約
原住民族委員會為協助擔保不足或無擔保之原住民族企業融資,與財團法人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以等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