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多元微調方案 治標不治本
文/陳淑惠(平安出版有限公司主編) | 2005.04.01 (月刊)

巫敏生:

依照健保法第67條的規定,健保的安全準備金至少應該要有相當於一個月的保險給付總額(280億),健保目前的準備金餘額只剩下30億,可以說是已經瀕臨破產邊緣。

賴進祥:

為解決健保財務困境,目前採取「多元微調」的因應方式,也就是把健保不應該負擔的部份拿掉,將應該爭取的財源想辦法拿回來;前面的部分可以稱為「瘦身計畫」,包括預防保健、法定傳染病、教學等費用,這些一年估計大約需要110億的支出,原則上都應由國家的公務預算來支應,因此都應回歸到公務預算辦理。

另外爭取財源的部分包括調整投保薪資上限由87,600元提高至131,700元、調整軍公教投保薪資由全薪之82.42%調至87.04%、爭取菸品捐、空污費及擴大代位求償的範圍、調高醫院門診的部分負擔等6項開源措施,其中例如提高菸品捐、爭取空汙費等需透過修法通過來執行,而提高投保薪資上限以及調整軍公教投保薪資比例已經確定於4月1日實施。

侯水盛:

針對健保局所提出的多元微調方案根本就是治標不治本,說難聽一點是在苟延殘喘。另外,健保法其實已經寫得很清楚,健保實施後費率必須每2年精算一次,每次精算25年。只要精算出來的保險費率,前5年的平均值與當年費率差距幅度超過正負5%的話,主管機關就應重新調整費率,報請行政院核定。但實在是政治力介入太嚴重,也可以說是健保局公然違法,沒有照健保法執行。

至於這一、兩年健保所實施的總額預算制(Global Budgets),平均每一項給付只有美國的1/30到1/40,去年整體點數又變少,造成醫院及醫師被迫承擔醫療配額,這是許多醫療團體的痛。還有,國內健保完全違反保險本質,連耗材用藥都納了進來,這樣不倒才怪!連美國、英國等開發國家都知道不能將這種誘導性的需求納進來,但國內的健保還是提供這樣的給付。據我估算如果將全部的用藥給付取消,保費馬上可以降低2成。

蘇喜:

政府提出來的多元微調方案的確是治標不治本。這些方案說起來是要節省醫療成本的浪費,但最重要的是要「保健康,而不是保疾病」;目前的全民健康保險看起來是「全民疾病保險」,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病,就根本拿不到錢,所以醫療機構跟病人一起「配合」,病人逛醫院(Doctor Shopping),醫師也鼓勵病人來看病,如果體制不改,再這樣下去,不論保費怎麼調都撐不下去,因為這些需求是無止境的。

因此,唯有透過健康保險,也就是病人越健康,制度才能越健全,像美國每一個人都有一個配額的醫療帳戶(Medical Account),並且委託家庭醫師,教育民眾健康促進、預防(Health Promotion)的方法,而且如果民眾一整年都沒有看病,就會回饋給民眾、醫生,這樣才能鼓勵大家一起來節省醫療資源,也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另外,所謂的總額預算制,是因為沒有誘因讓民眾節約、停止浪費,所以才會造成每一次去看病的點值遞減。醫院原來做100萬的,現在只能做70萬,這樣遞減下去,麻煩的病人(如仁愛醫院邱小妹事件)才會被踢來踢去,而且更造成醫療品質越來越低落,醫病關係越來越緊張的結果。

林麗銖:

健保本來就是先進國家的產物,但因為牽涉到龐大的醫療體系,在許多舉辦這類制度多年的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等問題還是很多,像英國的國民健康保險一年要虧損14億英磅(約822億台幣),德國去年雖然作了很大改革,聽說一年可以節省好幾千億,可是後續的問題已經陸續浮現。

對於侯委員剛所提,用藥全部不給付,政府單位是否能夠承受得住這樣的政治壓力?這是我們今天健保面臨的最大問題。健康保險該如何經營,道理大家都懂,但只要牽涉到政治因素,所有的理論都只能站到一旁。

台灣的全民健保幾年實施下來,民眾的滿意度很高,許多國家都來觀摩。但是這樣的高滿意度,是建立在毫無限制的就醫與過於豐富的給付之上,這是一種假象,這樣的制度根本不可能長久持續下去。而醫療資源的浪費與濫用,除了要從需求面著手防止民眾不必要的就醫與用藥外,更應該加強供給面的控制,把醫療提供者也拉進來一起控制財務成本,雙管齊下效果才會顯現。

 

 

 

 




編輯推薦
人壽保險
貝克漢踢斷左腱 保險公司慘賠5億
英國足球明星貝克漢(David Beckham)比賽中踢傷左腳,保險公司理賠五億天價。 ...
財經時勢
大陸保險業來台參股鬆綁
為配合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簽署,據了解,行政院已核定「兩岸保險業務往來及投資許可辦法」修正案,主...
財經時勢
排除萬難 國華人壽3月底交割
交易過程風波不斷的國華人壽出售案,確定於本週六(30日)完成交割,全球人壽昨(26)日表示,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