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件人姓名: | |
| 收件人Email: | |
| 寄件人電話: | |
在風險的分類上,政府政策被歸為投機性風險,不只因為政策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還有,大部份政策都會讓某些人受益或得利,也會讓其他人受害或有損失;稅賦政策就是最典型
的例子。
同樣的,當國家的公共衛生或醫療政策改變,民眾、醫界、藥業、保險業等也會受到不同程度與方向各異的影響,例如癌症篩檢。這個政策的目的在於讓國人早期發現癌症並及早治療,以降低癌症的死亡率。
可以想像,一旦篩檢出癌症,不論是早期、晚期,接下來要面對的就是一連串不同程度的治
療,包括門診、住院、手術、放射線、各種化療以及投藥。
病患和家屬從此步上抗癌之路,而健保、商業醫療險、重大疾病保險等也會同步啟動。不會有人反對挽救生命,但是問題來了,因為這些保險的保費與給付條件都是在政府推動癌症篩檢政策前制訂的,即使已做了風險增加的考量,虧損仍極可能發生。
癌症篩檢只是保險的經營風險之一,其他包括醫療科技進步、健檢風氣日盛,都使得國人進出醫院的頻率與使用醫療資源的程度增加。
衛生署日前公布的資料就指出,過去十年國人平均門診與住院的費用都增加了四成,而壽險
公司去(九十九)年的醫療給付達七四六億元,則是十年前二九七億元的二.五倍!去年給
付件數超過七三五萬件,是十年前三三二萬件的二.二倍,但是有效契約八五六萬件,僅較十年前的六六八萬件成長二八%。
醫療給付持續快速成長的趨勢已經沒有反轉的可能。
雖然公共衛生政策與醫療進步有助於延長國人壽命,因此可以延遲壽險公司支付身故保險金的時間,加上死亡率降低,壽險公司的死差益也會增加,但是相對的,一年超過七三五萬件的醫療險給付會大量增加保險公司的行政費用,給付金額年年飆高,也可能抵銷保險公司從保戶更長壽獲得的好處,而且這還不包括長壽卻不健康可能增加的失能或長期看護險給付。
保險公司固然可以藉保單設計控制醫療給付成本,例如主推附約或限縮給付項目或上限,但
是唯有讓保險條件與給付項目跟上公共衛生政策與醫療技術的腳步,才是民眾與保險業之福,也是主管機關對商品監理應有的新思維。
| 編輯推薦 | ||
健康醫療百科 舉步維艱 雞眼與胼胝如何預防?50歲的王女士,喜歡穿尖頭鞋,最近厚繭的部位,只要輕輕壓迫就會疼痛,造成行走不便,這次她到藥局買了雞... | 財經時勢 AppleCare+來台 保險局:盡力協助蘋果手機保固服務(AppleCare+)因保險法規無法來台惹議,對此保險局局長李滿智表示,蘋果公司... | 健康醫療百科 接觸性皮膚炎好困擾 這樣做就安啦!接觸性皮膚炎是常見的皮膚疾病,泛指皮膚接觸某些物質而引起的發炎現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皮膚科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