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在風險的分類上,政府政策被歸為投機性風險,不只因為政策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還有,大部份政策都會讓某些人受益或得利,也會讓其他人受害或有損失;稅賦政策就是最典型
的例子。
同樣的,當國家的公共衛生或醫療政策改變,民眾、醫界、藥業、保險業等也會受到不同程度與方向各異的影響,例如癌症篩檢。這個政策的目的在於讓國人早期發現癌症並及早治療,以降低癌症的死亡率。
可以想像,一旦篩檢出癌症,不論是早期、晚期,接下來要面對的就是一連串不同程度的治
療,包括門診、住院、手術、放射線、各種化療以及投藥。
病患和家屬從此步上抗癌之路,而健保、商業醫療險、重大疾病保險等也會同步啟動。不會有人反對挽救生命,但是問題來了,因為這些保險的保費與給付條件都是在政府推動癌症篩檢政策前制訂的,即使已做了風險增加的考量,虧損仍極可能發生。
癌症篩檢只是保險的經營風險之一,其他包括醫療科技進步、健檢風氣日盛,都使得國人進出醫院的頻率與使用醫療資源的程度增加。
衛生署日前公布的資料就指出,過去十年國人平均門診與住院的費用都增加了四成,而壽險
公司去(九十九)年的醫療給付達七四六億元,則是十年前二九七億元的二.五倍!去年給
付件數超過七三五萬件,是十年前三三二萬件的二.二倍,但是有效契約八五六萬件,僅較十年前的六六八萬件成長二八%。
醫療給付持續快速成長的趨勢已經沒有反轉的可能。
雖然公共衛生政策與醫療進步有助於延長國人壽命,因此可以延遲壽險公司支付身故保險金的時間,加上死亡率降低,壽險公司的死差益也會增加,但是相對的,一年超過七三五萬件的醫療險給付會大量增加保險公司的行政費用,給付金額年年飆高,也可能抵銷保險公司從保戶更長壽獲得的好處,而且這還不包括長壽卻不健康可能增加的失能或長期看護險給付。
保險公司固然可以藉保單設計控制醫療給付成本,例如主推附約或限縮給付項目或上限,但
是唯有讓保險條件與給付項目跟上公共衛生政策與醫療技術的腳步,才是民眾與保險業之福,也是主管機關對商品監理應有的新思維。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華南銀行:協助小規模營業人紓困 主打快速、簡便、寬鬆為響應政府體恤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之民眾,達到便民目標,華南銀行自109年4月20日起,針對小規模營業... | 退休規劃 罕見疾病猛襲! 給壯年的保險建議31~44歲正值生兒育女、購車、買房的階段,此時父母年邁,需要專人照顧,蠟燭兩頭燒,是人生責任最重的... | 市場訊息 野村投信:聯準會升息一碼機率高 看好利率敏感性資產美國聯準會(Fed)將於14日開會決議升息,台灣時間於12月15日凌晨3點發表利率決策會議的結論。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