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新聞 財經時勢
市場盛傳類定存保單將絕跡 顧立雄:不要搶購!儲蓄險不會消失
文/鄭慧菁|《現代保險》雜誌 | 2019.06.17 (新聞)
本文重點:金管會嚴管類定存保單,至於什麼是類定存保單?保險局表示有三大原則,1.死亡給付>保價金 2.不要有「生存金」 3.不要有「滿期金」設計。 |
壽險業近年保費收入每年逾3兆元,每年可運用資金增加2兆元,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認為壽險業有資金去化、國外投資占可運用資金比重偏高及匯率損失等問題,因此出手嚴管類定存保單,而市場也盛傳2.75%的類定存保單將絕跡。
根據壽險公會統計,今(2019)年第一季利變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收進2,456億元,占整體市場63%,若與去年底利變保單占率約54%相較,短短3個月就成長了9%;其中,與定存性質最接近的躉繳利變保單占率就達33.48%,足見有業務員搶搭「絕跡潮」,提醒保戶「要買要快」。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接受健康保險大家談節目主持人黃秀玲教授專訪。
對此,顧立雄在接受健康保險大家談節目專訪時明確表示:儲蓄險不會消失,保戶千萬不要一窩蜂搶購!只要提高保障比重,儲蓄險可以繼續賣。顧立雄談到,追逐較高的利息是人之常情,因此要從提供保單的源頭——保險公司來加以管束。
不過,在壽險公司的保單類別之中,並沒有名為「儲蓄險」的保單,因此壽險公司對於要調整哪些保單架構並不清楚,顧立雄則表示:已交由保險局研議。為了避免造成停售潮,希望在一個月內提出明確的規範。
保險局指出,保障型商品的大原則是「死亡給付>保價金」,目前類定存保單都有繳費初期「總繳保費>身故保額」的現象,必須經過好幾年增額後,保障才慢慢提高,而保戶拿回的錢也只比總繳保費多一點點,就像領到定存利息一樣,完全失去保障意義。
至於是否「六年期以下」、「躉繳」或「宣告利率高於2.75%」的保單就算類定存?保險局表示,原則上希望壽險不要有「生存金」和「滿期金」的設計,並不會從繳費期別、年期及利率去規範。詳細規範需要與壽險公司開會,取得大家共識後才會對外公布。
此外,新規範對於外幣保單將一體適用,不會只管台幣,而造成民眾瘋買外幣保單。
延伸閱讀: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國泰金控:連續22年贊助雲門戶外公演 邀您免費觀賞艋舺傳奇-「十三聲」2017國泰藝術節雲門戶外公演,將分別於7/15(六)及7/22(六)晚上7:30,在臺北國家兩廳院... | 市場動態 <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預告>「做,就對了!」成就優質團隊的硬道理
榮獲2020永達保險經紀人公司年度最佳成就獎的韓孫珍華副總,和她的績優團隊代表要來分享,如何... | 市場訊息 富邦人壽:國人健康調查全台總體檢! 北部腸胃差 中部不愛動 南部扛經濟 東部少健檢身體無任何病痛就是健康?答案是否定的。世界衛生組織(WHO)針對「健康」有非常明確的定義,即:「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