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本文重點】台灣資深影星馬如龍9日離世,外傳他罹患肺腺癌,昨(10)日兒子黃士庭澄清爸爸罹患的是「神經內分泌腫瘤」,這個鮮為人知的病症,過去常不被視為癌症,被稱「類癌」,也發生過癌症險拒賠的狀況,不過現在的癌症險,類癌只要符合狀況,癌症險就會賠付。 |
台灣資深影星馬如龍今(2019)年6月神經內分泌腫瘤擴散到脊椎、肝,後來因腸破裂引發敗血病而過世,因為化療使身體缺乏白血球,馬如龍與癌魔奮戰一個多禮拜後逝世,享壽80歲。
●左為已故台灣資深影星馬如龍,右為其妻子沛小嵐
圖片來源:facebook馬如龍(專屬粉絲網頁)
神經內分泌腫瘤對大部分的人非常陌生,是一種罕見的特殊腫瘤,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就是罹患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逝世,神經內分泌腫瘤病症會出現10大警訊,包括咳嗽、氣喘、慢性腹瀉、反覆性胃潰瘍、低血糖嚴重飢餓感、盜汗、熱潮紅、發熱、心悸及皮膚炎等,若莫名出現上述症狀並有疑慮,應儘早就醫檢查,把握治療黃金期。
神經內分泌腫瘤通常會被歸為「類癌」,癌細胞增長速度比較溫和,腫瘤小於1公分的時候是良性,被認為幾乎無移轉特性,但變大顆(大於1公分)的時候就會是惡性。
過去發生不少癌症險拒賠惡性「類癌」的案例,醫療險理賠部主管解釋,癌症險條款上的癌症定義為:因組織細胞異常增生且有轉移特性的惡性腫瘤或惡性白血球過多症,經病理檢驗確定並符合行政院衛生署刊印之「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而類癌的癌細胞增生速度緩慢,看似無移轉特性,僅需切除即可,保險公司認為非癌細胞異常增生,不是癌症,因此早期常發生「類癌」癌症險不賠的案例。
雖然類癌的細胞增長速度不快,但不代表完全無轉移的可能,舉例來說,如果癌症細胞一天一顆變兩顆,第二天兩顆變四顆,以2的平方成長,第30天就會變成2的60次方(2x30)顆,若類癌細胞一個月一顆變兩顆,第二個月兩顆變四顆,那5年後也會變成2的60次方(12x5)顆,都是同樣結果,同樣有轉移的機會。
而類癌常好發於腸胃,初期不會痛,多半在開腸胃手術或做內視鏡檢查時才會發現,若等到會痛時才發現,通常已在很後期,致死率也較高。
據了解,針對特殊腫瘤,醫師及理賠人員等專業人士曾討論類癌爭議,後來業界達到共識,只要經診斷符合契約範圍的惡性類癌,就予以理賠,國際疾病分類標準(ICD-10)也新增類癌相關的特殊腫瘤病症,台灣在105年開始使用,之後針對惡性類癌拒賠的狀況也改善許多。
有關重大疾病及癌症險契約內容,今(2019)年正式實施新版重大疾病定義——癌症的部份,也將類癌在癌症險理賠的定義得更清楚,在癌症(初期)中名列出「第一期惡性類癌」,按診斷確定當時保險金額的5%給付,而癌症(輕度)病症未列類癌,但癌症(重度)為癌症(初期)和癌症(輕度)以外的癌症,也就是說,第二期和第三期的惡性類癌會被歸在癌症(重度),按診斷確定當時保險金額的100%給付。
延伸閱讀: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重要新聞》2023年03月14日
金管會:提醒企業重視資安風險管理 並適時評估投保資安保... | 市場訊息 國泰人壽:現在就加入! 四大優勢菁英養成計劃讓您「不e樣」國泰人壽「AG2.0『不e樣』業務菁英養成計劃」近日在全台展開,最新廣告亦以求職者心境出發,強調「彙... | 調查&排名 【金控保險搶人才】i世代求職最在乎什麼?「待遇」僅排名第三昨(4)日【保險龍鳳獎】發表會暨頒獎典禮圓滿落幕,各獲獎公司及業者蒞臨會場受獎,並發表獲獎感言。各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