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我的孩子是過動兒?音樂天才、美國首富、體壇泳將...他們也是!
文/編輯部 | 《現代保險》雜誌 | 2019.02.13 (新聞)
「過動兒」這三個字,你一定不陌生。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總會統計,國內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盛行率為7.5%,換算每個班級裡面,就有1~3位過動兒。
超過8成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和精神疾病遺傳有關,但有更多的家長,明明和正常人沒兩樣,小孩卻被診斷為過動兒,難道是後天造成的嗎?
「或許這些家長,小時候都是過動兒,但經過師長或家庭的管教,開始懂得控制自己,長大後就自己好起來了。」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醫師許正典解釋,現代社會的外在刺激比以前更多,對專注力的影響更嚴重,導致注意力不足的症狀更加顯著。
8成來自遺傳,而剩下2成的後天因素,可能是小孩出生後,因外力撞擊導致大腦受損,造成前葉額的機能障礙,進而演變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過動症男童的症狀,以衝動、過動為主;女童則以分心居多,較容易被忽略。
研究顯示,拒絕治療或未接受治療的過動兒,有35%會被學校退學,與手足發生肢體衝突的情形,是一般人的2~4倍,等到出了社會,有55%有酒精或毒品濫用現象。
「父母要有這種覺悟,就是『即使打死了,他還是一個過動兒』,」一名特教老師私下表示,自己也是過動兒家長,她十分瞭解身為父母對子女「愛之深,責之切」的心情;但過動症並非來自「管教不當」,但症狀的嚴重程度,卻會受到後天教養及教育環境的影響。
不只愛因斯坦,音樂家莫札特、泳將菲爾普斯、英國首相邱吉爾、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他們全都有過動症,卻在各自專注的領域中,發光發熱。「注意力是選擇性的,把注意力放在好的地方,就能把『不足』變成『優勢』。」
因此,透過正確的行為輔導,並輔以藥物治療,配合家長及老師的支持與鼓勵,即使是天生有缺陷的孩子,也有機會創造讓人意想不到的人生和成就!
延伸閱讀: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調高安定基金提撥率 保險局喬不攏
為了提高壽險業安定基金提撥率,金管會保險局昨(7)日召集壽險業者,希望尋求共識,從現行按總保費... | 市場訊息 第一金人壽:推省錢術,投保即抽Dyson吹風機!網路投保快速環保又24小時超便利,第一金人壽網路投保平台提供利變年金險、壽險、意外險及旅行平安險等多... | 市場訊息 富邦金控:2018富邦盃少棒邀請賽三大重量級教練寶貴「撇步」分享 為台灣基層少棒教育注入「正向的力量」
「2018富邦盃少棒邀請賽」將於明日(1/23)至1/28熱烈開打,今年參賽隊伍強度再創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