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我的孩子是過動兒?音樂天才、美國首富、體壇泳將...他們也是!
文/編輯部 | 《現代保險》雜誌 | 2019.02.13 (新聞)

「過動兒」這三個字,你一定不陌生。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總會統計,國內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盛行率為7.5%,換算每個班級裡面,就有1~3位過動兒。

超過8成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和精神疾病遺傳有關,但有更多的家長,明明和正常人沒兩樣,小孩卻被診斷為過動兒,難道是後天造成的嗎?

「或許這些家長,小時候都是過動兒,但經過師長或家庭的管教,開始懂得控制自己,長大後就自己好起來了。」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醫師許正典解釋,現代社會的外在刺激比以前更多,對專注力的影響更嚴重,導致注意力不足的症狀更加顯著。

8成來自遺傳,而剩下2成的後天因素,可能是小孩出生後,因外力撞擊導致大腦受損,造成前葉額的機能障礙,進而演變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過動症男童的症狀,以衝動、過動為主;女童則以分心居多,較容易被忽略。

研究顯示,拒絕治療或未接受治療的過動兒,有35%會被學校退學,與手足發生肢體衝突的情形,是一般人的2~4倍,等到出了社會,有55%有酒精或毒品濫用現象。

「父母要有這種覺悟,就是『即使打死了,他還是一個過動兒』,」一名特教老師私下表示,自己也是過動兒家長,她十分瞭解身為父母對子女「愛之深,責之切」的心情;但過動症並非來自「管教不當」,但症狀的嚴重程度,卻會受到後天教養及教育環境的影響。

不只愛因斯坦,音樂家莫札特、泳將菲爾普斯、英國首相邱吉爾、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他們全都有過動症,卻在各自專注的領域中,發光發熱。「注意力是選擇性的,把注意力放在好的地方,就能把『不足』變成『優勢』。」

因此,透過正確的行為輔導,並輔以藥物治療,配合家長及老師的支持與鼓勵,即使是天生有缺陷的孩子,也有機會創造讓人意想不到的人生和成就!

 

 

延伸閱讀:

我的小孩是過動兒 誰說了算?

放完假孩子不想上學?5撇步預防「收假症候群」

 

 

 




編輯推薦
財產保險
抓緊因果關係 酒駕後下車意外致死 法院判賠(上)
洪先生於二○一四年八月十一日凌晨駕車於高速公路國道一號北上,途中不甚擦撞右側路肩護欄反彈左側護欄板,...
市場訊息
國泰人壽:「好好生活節」正式開跑! 3HOW讓你一天一點 守護健康與保障
「像以前一樣生活工作與旅行原來是很奢侈的一件事」,在疫情的影響下,更多人體認到要珍惜「好好生...
公、勞、農、健保
勞保轉公保 原有勞保年資會消失嗎?
有位周姓女子,民國九十四年以勞工身分到勞保局工作,一○七年離職,隔(一○八)年通過國家考試,改以公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