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近年來,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不論人力或業績都成長迅速。目前登錄在經紀人與代理人公司的業務員人數相當,都是6萬餘人,合計約達12.5萬人,約占全體壽險業4成。
在銀行與金控陸續成立保險代理人或經紀人之後,來自非傳統部隊的業務占率暴增,今(98)年1到2月的新契約保費收入,銀行通路約909億元,傳統保險經紀人、代理人約69億元,合計978億元,占整體市場1,516億元的65%,而業務員通路則只剩523億元,占率萎縮到34%。
這個趨勢還在繼續擴大,以今年2月為例,在業務員單月衰退超過5成之際,傳統經代人與銀行業務的成長率卻都在7、8成以上。
不論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為何,過去把監理焦點放在保險公司的主管機關,似應認真思考,未來是否應該給已經掌握壽險業6成5市場的保險經紀人與代理人,更多關愛的眼神。雖然業務不是唯一的監理要項,但這個市占率代表的是,在消費者購買壽險的平台上,經紀人、代理人的版圖已經遠大於傳統業務員,而且30家公司當中就有19家以銀行與傳統保經代為主力,其中3家更以銀行為唯一通路。
未來更多的保險契約在經代通路簽定,更多的消費問題當然也會從這裡產生。
舉例來說,保險經紀人與代理人的職能與法律地位在保險法上雖有明文規定,但實務上兩者不僅角色與功能混淆不清,而被統歸為保險公司除傳統業務員之外的招攬體系或投保平台,即所謂「通路」,而當消費問題發生,責任的釐清卻十分困難,監理機關似應給予更明確的規範。
又例如,某些經紀人公司與保險公司的關係有待釐清與關切。保險代理人公司是保險公司的代表,因此兩者互相投資持股,沒有利益衝突的問題。而經紀人公司依法是消費者的代表,與保險公司之間關係獨立是最基本的要求,若經紀人公司與保險公司互相投資,雖然法律上沒有明文禁止,但主管機關理當有能力判斷其間的利益衝突、有義務了解兩者之間的交易關係,更有義務為消費者權益把關,做出適當處理,以免在壽險公司亟需增資時,有更多保險經紀人公司注資,出現更多打著代表消費者旗號賣保險,骨子裡卻是保險公司大股東的經紀人公司。
6成5的市場不容忽視,在經紀人、代理人成為主流的同時,主管機關的腳步也得跟上。
編輯推薦 | ||
調查&排名 每100元金融機構資產中就有22元來自保險業
保險業除了提供許多個人、家庭及企業風險保障外,在金融體系中更是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這從保險業資... | 市場訊息 凱基人壽:「三高」助攻 打造職涯新舞台 高效能高財補高定著 共創卓越未來三月各大學就業博覽會陸續登場,加上轉職潮湧現,讓求職者對新工作躍躍欲試,其中金融保險業優渥的薪資及未... | 市場訊息 宏利投信:上半年金價仍有向上空間 基本金屬則保守以對宏利投信指出,在歷經2015年的價大幅波動後,黃金價格在今年有明顯漲幅;預期在中國與印度接力的市場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