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件人姓名: | |
| 收件人Email: | |
| 寄件人電話: | |
有位認真的保險監理官為了想了解銀行銷售保險的狀況,親自到某銀行櫃台實際測試,結果發現行員用利差要引導她將定存轉改買保險,由於主管機關正在研擬銀行通路銷售保險的相關規範,這樣的經驗讓這位監理官擔心,在沒有將保險與一般銀行業務做明顯區隔,且要求行員要把賣的是保險商品說明清楚情況下,未來難保不會衍生爭議。
我自己其實也有過同樣的經驗,最後我還是選擇定存,沒有被說服改買利變年金。其實,以當時的宣告利率,如果改買年金,一年後解約的確比定存有利,只是行員一直強調所謂的超優惠專案不是保險,讓我心生反感,因而堅持選擇不到1%利率的定存。
銀行利用利差教導客戶將定存轉為保險的做法,已經引起主管機關的關切。為了避免未來產生糾紛,有人提議應該限制銀行只能銷售某類型的保險,也有人認為應該要求銀行設保險專區,將保險銷售人員與銀行儲櫃人員明顯區隔。
銀行保險已是趨勢,在歐洲不少國家更是主流。去(97)年我國銀行保險新契約占率已達4成8,今(98)年1、2月合計更飆升到6成,雖然這跟目前超低的利率環境有關,但銀行擁有各種銷售保險的利基卻是不爭的事實,也難怪各保險業者莫不積極想要大力開發這個通路,這應該也是主管機關想要對銀行保險業務制定更周延規範的原因。
但是,不論未來的監理方向為何,要求加強對行員的保險教育訓練,與提高行員對保險的認同度,絕對是促進我國銀行保險發展最重要的關鍵。明明是在賣保險卻硬要強調「不是保險」或「保險的成分不高」,這種連自己都不認同的商品,要如何銷售?而讓這樣的行員解說保險商品,不出問題是因為現階段大多訴求利差,而民眾也真把保險商品當定存處理,未來一旦利差不在,要改推保障成分較大年期較長的保險商品時,恐怕問題就會層出不窮。
其實銀行行員如果能夠真正了解保險的意義,也認同保險對每個家庭的功能與不可或缺,以他們在客戶心目中的地位與對客戶的影響力,是可以做到讓更多人接受保險、信賴保險,進而見證保險的真諦的。
當能從銷售保險中看到自己價值的行員,哪需要對他們做甚麼規範呢?與其設定一堆約定與限制,不如從改變觀念,加強保險教育做起!
| 編輯推薦 | ||
調查&排名 5月號現代保險雜誌 精彩內容~十大數字密碼 解出國人醫療難題平均餘命80歲 國人愈活愈老
二○一六年國人平均餘命達到八十歲,男性七十六.八一歲,女性則是八... | 醫療、健康保險 吵架一怒被氣死 意外險免賠!討論事情最好心平氣和,否則一旦怒急攻「心」被氣死,保險恐怕不會賠。去(2014)年,台中一名徐姓男子... | 醫療、健康保險 高空彈跳 責任、旅平險雙保障為了追求瞬間的刺激感,不少人會藉由各種極限運動來達到目的,如飛行傘、滑翔翼以及高空彈跳等,但高危險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