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訊息
<電視節目>資源整合,讓保險發展超乎想像!
文/賴思穎 | 《現代保險》雜誌 | 2018.07.23 (新聞)

一九九○年代台灣製造業、科技業開始西進設廠,二○一○年中國法令鬆綁後,蓄勢待發的服務業、金融保險業隨之大舉「錢」進,如今八年已過,台灣保險業者發展卻不如預期,究竟這個市場與台灣有什麼差異?

「台灣的服務業包括金融保險業,服務品質相較於大陸是細緻的。」台灣保險法學會副理事長林建智指出,儘管大陸的市場大,但在經營服務面上,貼心、細緻的台灣仍有「溫度」優勢。另外,與其他國家相比,兩岸同文同種,文化與生活習慣也較接近,再加上一九九五年大陸保險法訂定時,內容絕大部份與台灣版本無太大差異。

永達保險經紀人業務協理陳翠芳分析,中國雖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人均保費收入上仍與美國有很大的差距,而這差距就是未來的市場。輔以GDP指數、保險滲透度等指標數據分析,皆能發現中國保險產業仍存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再加上中國以黨領政「國家政策就是最高指標」的意念深植人心,讓官方力推的保險更容易被當地民眾瞭解且接受,進而有大幅成長的機會。

林建智強調,中國剛開放時,多家台灣保險業者積極前往佈局,現今來看,不僅台灣保險業在中國水土不服,外國保險公司在當地的市占率也都不盡人意,可見在對岸濃厚的市場保護主義下,非當地保險公司能操作的切入點不多。不過,擁有技術及服務細膩度優勢的台灣,若從經紀人、代理人這種通路的角度切入,在行銷的策略與渠道上將有利可循。

「中國在培訓、教育訓練以及對保險銷售的專業流程非常欠缺。」陳翠芳分享,因看好國家全力推行保險的遠景,中國保險產業吸引許多海外歸國的高階人才投入,其中不乏醫師、律師的身影。但也因為市場過於龐大,整體而言,中國從業人員大多缺乏教育與培訓資源讓保險銷售走向專業化,這部份台灣所擁有的技術面含金量高,一方面台灣保險發展歷程較長、經驗頗豐,教育培訓資源也較全面完善。若能將台灣的成功經驗帶過去,團隊建置後的發展速度將比台灣更快,因此,陳翠芳建議若是想成功且懷有中國夢,應抓住機會加快行動,讓自身的保險舞台能更大更寬廣。

 

主持人:現代保險雜誌發行人林麗銖

來賓:永達保險經紀人公司業務協理陳翠芳、台灣保險法學會副理事長林建智(由左而右)

 




編輯推薦
醫療、健康保險
血壓、血糖雙高,健康險拒保
血壓、血糖偏高比癌症更可怕!國健署分析發現,高血壓與高血糖相關疾病的總死亡人數高於癌症。壽險公司核保...
人壽保險
產婦跌倒大出血 醫療險安胎判賠
幾乎所有醫療險均規定「孕婦住院安胎不賠」,但若因發生意外事故而須要安胎,可以理賠嗎?去(2014)年...
財產保險
2016年颱風洪水險理賠 高雄市就占一半
本文重點:正值颱風發展季節,輕颱塔拉斯才放過台灣,現在又有熱帶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