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據統計有三分之一的精神病患經由治療後病情可以獲得穩定,但仍需接受積極的復建治療。「日間住院」就是其中一種,然而一般民眾對精神疾病應有的診斷程序與處理,了解不多,甚至在商業醫療險中,已經引起「日間住院」,是否與保單條款「住院」的定義相符的理賠爭議。
如何判斷是否罹患精神疾病
一般醫師判斷是否罹患精神疾病,主要是透過觀察並詢問案主的(1)儀表、情感、注意力(2)行為(3)認知、意識(4)驅力(指個人受期望、工具性的激勵而願意實際行為的程度)、睡眠、食慾等,並蒐集、確認案主有關的個人基本資料、主要問題、現在史、社會功能、生活壓力、個人對疾病的看法、身體健康狀況、個性特質、個人發展史、家庭狀況及家族史等。
而後根據精神疾病診斷系統(包括美國精神醫學會所制定的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簡稱DSM;及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疾病分類:簡稱ICD),將收集的資訊、描述性的症狀進行診斷歸類。
當然過程中親朋好友、師長或其他專業人員所提供的訊息也都是重要的參考依據,同時醫師也會根據需求轉介心理師以心理測驗、人格測驗等主、客觀的工具做評量;或轉介社工師對家族的結構、互動做進一步的了解;甚至轉介神經科或其他相關專科對其他器質性因素(例如:癲癇、腦部腫瘤、血管病灶、甲狀腺或其他內分泌失調、藥物成癮)進行可能性的排除。
精神疾病的種類
有關常見精神疾病依全民健保規定,簡單分類大致分為重大傷病及非重大傷病兩大類:符合精神科重大傷病的範圍,包括老年期及初老年期器質性精神病、亞急性譫妄、其他器質性精神病態、精神分裂病、情感性精神病、妄想狀態及源自兒童期的精神病。
非精神科重大傷病的範圍,則有憂鬱症、精神官能症(包括:畏懼症、焦慮症、強迫症、情緒低落症);與壓力反應有關的病症(包括:急性壓力反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適應障礙);心身症(包括:冠狀動脈硬化、高血壓、氣喘、胃潰瘍、潰瘍性腸炎、風濕性關節炎、下背痛、頭痛……)與擬身體障礙(包括:身體化症狀、轉化症、慮病症)以及物質濫用及依賴問題。
精神病的症狀及處理原則
有關嚴重精神病在症狀上不只是急性期的症狀如:幻聽、妄想、奇異經驗、思考障礙會影響其生活功能。而長期慢性的症狀則如表情呆滯、言語內容貧乏、缺乏動機等,更是影響其人際互動、職業功能及自我照顧的主要原因。
針對急性期的處理原則包括:避免患者意外、自傷、傷人的危機處理;以及協助送急診、住院就醫。而慢性期的處理原則包含:協助病人服藥、支持性心理治療適時紓解壓力、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除了慢慢改變患者的行為外,社區復健治療也已成為精神醫療體系重要的環節。而其中以「社區環境為主」的康復之家、社區復健中心;以及以「醫院環境為主」的日間病房,就成為患者健康重返社區的重要環境。
日間病房住院的源由
日間病房的產生源於精神醫學的兩大概念:首先,即使是很嚴重的精神病患不一定得全日住院才能恢復。其次現在不再認為精神醫院機構只是提供床位和房間,以及保護性的照顧而已。
許多個案在無法提供日間住院的醫療環境中,若遇到症狀稍有起伏時(例如兩天失眠),卻必須等到門診時間才能看診,而被症狀影響的情緒容易與家人和朋友發生衝突,更加重病情的惡化。結果在等待以及是否送急診的猶豫中,症狀已如滾雪球般大到必須全日住院的程度,一個月左右的急性住院雖能穩定病情,但後續病症的影響可能讓患者的生活機能更嚴重退化。
再者,全日住院容易使案主與原來熟悉的生活環境隔離,採用日間住院,可使患者能夠獲得密集的精神治療,進而注重心理、藥物、家族、環境、職業,以及娛樂等治療的交互應用,同時與其家庭、社會仍未隔絕。對於醫療健保體系而言也減輕相當的負擔。因為同樣是重大傷病範圍的個案,如果運用得宜,將可減少全日住院天數、次數與儘早返回社區生活。
至於慢性憂鬱症及焦慮症的處理,目前除了門診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外,也有部份醫院開始以日間住院治療的方式提供協助,這對非屬健保重大傷病的案主而言,應該是另一項好的選擇,至少可以避免被標籤化、也能減少全日住院的醫療費用支付。
編輯推薦 | ||
財產保險 互助會亂象多 還是「保險」才保險台灣中南地區流行的「往生互助會」,歷年來引起不少糾紛。今(2020)年以來彰化市、和美鎮、員林市爆出... | 財經時勢 保險業趨勢論壇 黃天牧:竟無董、總出席?!金管會正積極推動IFRS 17與國際保險資本標準ICS 2.0,昨(7)日保發中心舉辦「重塑與新生」... | 市場訊息 兆豐銀行:薪轉戶獨享 機器人理財免手續費優惠根據Cheers《2019年青世代理財調查報告》指出,25歲到45歲的青世代尚未採取行動的原因,分別... |